鸡蛋卷原本属于南洋的年饼,现在不用等到过年就可以买到。除了基本的原味外,还有香芋、芒果、巧克力、草莓和花生酱等。
一个高大的老娘惹坐在小板凳上,卷起纱笼做鸡蛋卷。她先在饼模涂上食用油,然后用炭火烤热饼模的两面,再把准备好的面糊淋在圆模上,夹紧模具,让多余的面糊流出。随后把模具翻来覆去,让两面受热均匀。在这一点上,会用小刀从饼模边缘刮掉多余的饼皮,还时不时打开饼模观察饼皮的颜色。脱模后,立即把棕黄色的蛋饼皮铺在她那粉嫩的大腿上。我忘了她用的是小擀面杖还是筷子,用手掌迅速把饼皮卷成一个小圆筒。最后交给另一个人把鸡蛋卷放进罐子里。
我耐心地站着等她重复上述流程。暗地里咽着口水,因为我买的不是鸡蛋卷。5分钱只能买到从模具上刮下来的蛋卷屑。我兴高采烈地把用报纸包着的焦蛋卷屑跑回家与妹妹分享。这是留在我“美食记忆”中的童年味道。
据说粿加必(Kuih Kapit)来自印度尼西亚,是娘惹鸡蛋卷的别称。Kapit在马来语是夹紧的意思。因为饼干被折叠成扇形或卷成卷轴状,就像古人写的情书。鸡蛋卷的英文名居然是Love Letters,好一个优雅而浪漫的名称。
在欧美的中餐馆,偶尔会得到一份免费的幸运饼干(Fortune cookie),我称之为没椰蛋香的情书。里面会藏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一句谚语,一个模糊的预言或一个幸运数字。据说幸运饼干是在19世纪末由一个日本人发明的。当时,他在旧金山的日本茶道公园,参考了日本煎饼的模型,构思出了这款甜点。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节日是过年。因为有了红包钱,就可以吃沙爹和看电影,还能尽情享用应节的传统食品和汽水。临近农历新年,当我闻到浓郁的蛋香、椰香和焦糖香气时,我就会带上5分钱,随着缭绕扑鼻的烤烟来到邻居家。
听说日本的雪茄蛋卷Yoko Moku是深受食客喜爱的“明星产品”,它呈雪茄状,皮厚实。采用北海道牛油制成,奶香浓郁醇厚,蛋卷口感细腻湿润,甜度偏高。可惜没有机会品尝。
老来少,古稀之年写情书?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