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让我气馁沮丧的一则新闻,是有关一个少年以投资加密货币骗他的几个少年朋友一大笔钱的报道,显得自己的17岁一片空白。骗人的和被骗的在事发时都只有17岁,被骗的总额超过30万元,其中有一个少年就被骗了近20万元,双方的大手笔都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年代有别世道不同。我不能拿以前的10元和现在的10元做比较。说实在的,现在的10元“功能”不大,到小贩中心或许最多也只能买三包鸡饭,所以要诈骗也没理由下注那么小,野心要大回报率才高。但我在“钱不容易赚”的观念下成长,也从没大富大贵,虽然很多时候花钱也有点随意,但从没机会和能力花大钱。几十万元的数目,别说骗人,要别人骗我应该也不会有人相信我有这样的实力。

其实我到现在都还不习惯一些身边朋友的高消费,一双名牌运动鞋3000元打底,一件其实不怎么合身的名牌汗衫1000元,我就算买得起也买不下,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实际上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当然,我不能用当年一件衬衫几十元的心态来衡量今日的消费实况,毕竟得将通货膨胀计算在内。但当我看见/听说有20岁不到的年轻人随便出手就几千几万,我不是羡慕或妒忌,而是懊恼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能如此豁达,更感慨早已过了能在17岁轻狂的年代。

人生的多和少或许早就注定,一直都是一边是起点一边是终点的一条线,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分配有别。两边起初不平衡,但到了中间一定会分两半,最后把起初少给的又都留给了后面,我们在一年又一年的生日之中慢慢将那岁月的点缓缓移动,过程有时看似不合理,像我的17岁没有过几十万元的点缀,但现在的17岁或许也没有我当年的天真,这样算算,实际上也还算公道。

我对自己的17岁已没什么印象,但相当确定没有过能骗同龄伙伴超过30万元的伎俩,更没有能让人骗走近20万元的雄厚资本。当今的17岁,轻易在几十万元的巨款之间游走,不仅有能力骗,还有能力被骗,不容小觑。

看了让人折服的这样的17岁,自己生日也实在没大事庆祝“几十七岁”的兴致了。

说回那则17岁骗局的新闻,骗人的少年对钱财多少的观念恐怕早已比很多成年人成熟很多,但我更好奇的是,被骗近20万元的少年,他的钱到底从哪里来?自己存自己赚还是父母给?我的银行户头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个数目。

我的17岁没有社交媒体,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购,没有吃饭放屁都得拍照上网公告天下的习惯。当今17岁的天空,要比以往17岁的天空“高深莫测”很多,当我看到现在的17岁在这些精彩的界面里找到每天的精神寄托,实在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庆幸,有时只能痴痴看,尝试消化。

人不轻狂枉少年,不管是谁不论什么年代,17岁的天空都是广阔无边晴朗蔚蓝的。当你在每年的生日吹着越来越多的蜡烛,渐渐发现那原来是为了庆祝越来越少的岁月,就会觉得无比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