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125周年,遥想当年创立时的一些头脸人物,位位都是文化史上的领航者,其进取,其眼界,对中国几个世代的头脑启蒙贡献超凡,其人亦多妙事奇事。
岳婿两人,在集团里有不同的角色,前者代表资方,后者总替劳方出头,立场有矛盾,利益有对决,但订定了“文明契约”,公归公,私还私,在会议室的办公桌前可以舌剑唇枪,在家里客厅的餐桌上则互相尊重,从来不因“劳资冲突”吵半句架。20年代,中共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罢工,高梦旦是资方大员,郑振铎是“罢工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关键成员,他们坐下谈判,免不了怒目相对,但当推开会议室的门,立即笑脸互对,不伤和气。
例如元老级的高梦旦,留学日本,深明东洋维新之路在于教育和出版,回国后,加入商务,创办编译所,自任国文部部长,策划新型的教科书,亦撰写字典和辞典。他的女婿郑振铎也在商务工作,主持杂志出版,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杂志之父”。
高梦旦后来辞退编译所之职,理由是自己不懂洋文,该让位给有才之士。他邀请胡适接过此职,胡适到上海考察了一轮,觉得自己也不适合,改为推荐博学而年轻的王云五。高梦旦本来不太高兴,认为胡适是“大博士”,看不起出版行业,胡适写信给他说:怎么会呢?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功劳,对年轻人的启迪,比得上几十所大学,只不过自己有研究任务繁重,无法胜任。胡适真懂说话,高梦旦开心了,也接纳了被许多人质疑能力的王云五,结果,王云五不负胡和高所托,替商务印书馆开创了十多年的出版盛世,直到今天,当提及商务印书馆的金漆招牌,绝大多数人立即想到的名字,仍然是王云五而非创立者如夏瑞芳、陈元济、鲍氏兄弟。
年轻时读这故事,坦白说,我颇不以为然,觉得两人都欠缺原则,尤其郑振铎,既然是劳方代表,应该24小时都据理力争,甚至回到家里继续给岳父压力,这才叫做真正的抗争。可是,有了若干岁数,我渐领悟双方的气度极值得尊敬,劳资关系是生活,人伦关系却是生命,不以所谓集体的利益冲突去损害个人的伦理关系,叫做礼数,亦叫修养。这才是最难得的处世质素。或许有人觉得这转变是“保守”,随便你,但我自觉是把生命面向看得更复杂、更多元,也是更接近生命的真如实相。
对于娶姐妹为妻,王云五不仅不避忌,反极自豪,他公开道:“净圃识大,馥谨小,各有所长,而对我外间业务均不稍过问。”曾有小报就此事做文章,大小专栏冷嘲热讽,也有当时的女权主义者口诛笔伐,攻防之间,各有定见,其实足为性别研究的历史个案。
王云五是广东佬,在上海出生和成长,自学成材,曾花三年时间读完当时有30多册的《大英百科全书》。他通过函授方式取得美国的科学和法学领域文凭,日后《纽约时报》提到他,称他为“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有两个老婆,是亲生姐妹,徐净圃和徐馥团,合共替他生了七子二女,再衍生出40多个孙儿和外孙;子女中,几乎一半做了医生,也有科学家和工程师,各领域,全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