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翻译学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文学院副院长金圣华教授写了系列文章《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18年》,以人文的视角,记录了这位华人影坛女神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本报获授权,每星期在《早报周刊》首发连载。)

写这本书最令人愉悦的地方,就是能够得到书中主人翁全盘的信任和全心的托付。从一开始,青霞就对《谈心》的撰写,予以极大的鼓励与支持,从某一种意义上来看,这本书可说是我们两人合作的结晶——书名,我们一起设想和决定;内容,每写完一篇,我必定先让当事人过目,而青霞的反馈意见,也产生了使文章不断改进的功效。也许是我们各自专业的训练不同,彼此之间发挥了积极的互补作用。譬如说,由于电影事业多年的历练,青霞最记得清楚的是每篇文章所提及往事中场景的设置,人物的表情,动作的细节等;而我由于毕生从事文字工作的缘故,对交流时谈话的言辞,作品的内容或名家的佳句等,比较难忘。因此,每完成一篇,我们必定会仔细研究,反复讨论,直至所言所述完全符合史实方才罢休。青霞就曾经对我详述《功夫在诗外》一文中,花神春香等众演员如何投入听她讲故事的神态;《迁想妙得与饶公》一文中,她如何搀扶老人家的动作;《高桌晚宴与荣誉院士》一文中,她如何走到听众席上鼓励学生的情景,由于说得生动传神,使我下笔时让人读来更富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因此,《谈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书之中,一言一语都有根有据,绝无半点浮夸虚假的成分。

(完)

全书一共22篇,刚开始时,资料太多了,有待理出一个头绪,当时脑海中只有一些零星模糊的概念,曾经列出一些标题纲目,然而,这些标题却是边写边修改的,有些题材原先以为要重点着墨,结果却轻轻带过;有些以为不必费神详述的,结果却聚焦畅谈。原来,写作是一场无法预知的探险,一踏上征途,前程是风是雨,是晴是阴,完全不可预测,而带领自己的,是一股难以自抑的动力,在疲累时,督促自己不断前行;困顿时,勉励自己不要停步,于是每日坐在书桌前,只要沉下心来,进入情况,所思所感自会由笔端汩汩流出。

记得在青霞67岁的寿宴上,闺蜜施南生曾经对她严下禁令:“不准碰甜食!”青霞趁南生不备,偷吃了一块,南生发现后正色训示说:“可知道,你得永葆美丽,这是你对世界的使命!”好友张叔平在旁欣然认同。的确,永远的林青霞不可不美,她的美,已经成为众人眼里的icon,几乎是一种应尽的社会责任了!然而,如今的青霞,除了姿容出众丰神卓约之外,早已升华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了。在写作阅读方面,她确信“学到用时方恨少,终身学习有何妨”;在为人处世方面,她既是“胆大包天”,又是“心细如尘”的“拼命三娘”;在安身立命方面,她深深体会到东坡居士的洒脱豁达,“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管身在何处,她都能悠然自得,从心所欲。

这本为了好友林青霞而写的书《谈心》,就是记述我们相交18年中,曾经拥有的一切——最好的岁月,最美的时刻,最难忘的记忆!

几个月来,因为创作这本新书,让青霞和我经常感到兴致勃勃,乐在其中。《谈心》系列一边写,一边率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连载,每个星期一次,因此,每逢周末,就是我们转发文章的开心时刻。我把文章分发给各地友好及学生;青霞则把文章转发给她的广大朋友圈和影迷团“爱林泉”,并要求这些可爱的年轻人即时撰写读后感。她收集整理了数十篇文采斐然的读后感之后,会马上连夜转发给我,让我也先睹为快。这些年轻的读者群中,不乏有才的能人,他们的回应,常常一针见血,说到点子上去!而青霞也曾花费几个钟头逐个回应,写出《谈心》文章读后感的“读后感”,让她的影迷读者暖在心头。青霞说:“爱,是用不完的,原来可以越给越多!”她曾经矢志成为一个“生活艺术家”,如今的她,单凭此语,已然如愿了。

书稿完成后,为了使全书的内容更加充实,我决定选取六篇文章,放在附录,作为《谈心》的背景资料。这六篇文章涉及我与林青霞相识的缘分,《孔夫子》电影拍摄的缘起和经过,对钢琴诗人傅聪的怀念和追思,对杨绛的崇敬和仰慕,以及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和推广《牡丹亭》的贡献,以供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全书的延申阅读。

《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18年》一书,由2021年3月开始构思,10月初正式动笔,至2022年2月中全书完稿。这几个月,适逢疫情严峻期间,日日夜夜宅在家中,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匆匆,而写作的过程,轻松倒不见得,心情却是愉快的,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书,可以让我如此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足以在纷乱时局中寄情忘忧,不问世事。

金耀基题签。(作者提供)

为了资料的正确无误,每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年份、人物,事情的来龙去脉等,我都得仔细去核实。向来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此,历历往事,就只能凭记忆去追寻了。所幸还有一些纯然记事的小本子,开始写作《谈心》时,先翻箱倒箧地把这些尘封的本子找出来,一年一年地去查阅,找到了记录的蛛丝马迹,再跟有关各方去确认资料,例如写《听傅聪演奏》时,必须首先跟他的经理人刘燕和忘年交陈广琛去查核详情,方才动笔;写《听余光中一席话》时,先得跟潘耀明再三通话,确定了当天的确是《字游网》启用酒会的日子,才敢如实记述。至于有关的照片,更得幕幕思索,步步追寻,如今,再也没有什么张贴整齐的照相本可作为依据了,一切都存档在手机里,如果不是训练有素或运用自如的熟手,要找出一张心目中依稀记得的旧照,的确比登天还难,例如那张我和青霞跟饶宗颐的珍贵合照,可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花了好几个月的功夫遍寻不获,直至全书完成后的某一天,胡乱划着手机,才突然显现眼前,真叫人喜出望外!其他的一些照片,尤其是我和青霞历年来在各种场合拍摄的合照,很多都是由她亲自挑选提供的,另有一些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献”,如高克毅的卡片,杨绛的题签,饶宗颐的墨宝等,也是她亲自在搬迁后的新居中寻寻觅觅,才得以展现读者眼前。说起来,写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极为顺利,因此,我俩特别感恩,常自觉成书前后,一切“如有天助”!

在我的心目中,这一只身披蝶衣的蜜蜂,勤勉努力,永不言休,在未来的岁月中,她必定会继续酿蜜,继续缤纷,继续以精彩的作品在文坛发光发亮!

本书即将完稿的时候,中文大学前校长,也即是我的本家金耀基教授寄来珍贵的墨宝,题曰:“曾经就是拥有;当下就是永久”不错,这本为了好友林青霞而写的书《谈心》,就是记述我们相交18年中,曾经拥有的一切——最好的岁月,最美的时刻,最难忘的记忆!因为我们一起经历过,体验过,才倍感珍惜,才值得书之成文;而我们共处的每时每刻,每个当下,只要内心感恩,细细品尝,就会变得丰盛多姿,永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