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欧盟其实还担忧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政治和经济永远是挂钩的。如果把经济成就比作阳光,那么政治因素就是会遮住阳光的乌云──遗憾,仿佛早年的意识形态还未完全作废。

肌肤和灵感乐意享受的,是巴尔干半岛的灿烂阳光。

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些景象,心里浮起一丝阴影,尽管车窗外的阳光耀眼夺目。

旅游车经过的沿途某段,耸立着初具规模的高速公路框架,旁边散置各种大型机械施工装备,装备上漆着“中国某公司”。中国在2014年向黑山提供巨额贷款,随后路桥建筑集团开赴此地,建设从黑山的亚得里亚海沿岸港口城市到塞尔维亚边境的公路路段,总计长度约165公里,是为中国在中东欧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重点工程。

“和平号”停靠黑山的峡湾港口科托尔(Kotor),风景秀丽的峡湾通向亚得里亚海∕地中海。

目前2021年,高速公路第一阶段还没完成,第一笔还款期却到了。无力偿还债务的黑山发出呼吁,要求欧盟帮助。各方正在进行艰难商讨,期望能达成有利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前南斯拉夫分离出来七个国家,黑山(Montenegro)共和国为其中之一。

天有不测风云──小国黑山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尤其依赖旅游,这两年在全球肆虐的冠病疫情严重打击了当地产业支柱,经济和财政形势恶化,让黑山感到自身的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

后来,随着那些风云际会的铁腕强人退出历史舞台,相关国家的制度体系和政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识时达务,事变人心,以前的观念被颠覆,然而“早期印象”中依然有令人怀念的闪光点。

所以,登岸黑山,纵览它的崇山峻岭,探访科托尔和布德瓦(Budva)等古城──城中许多朴实典雅的教堂和钟楼建于十一二世纪──我带着摆脱了“意识形态偏见”的心情,别一种欢快的“旧地重游”。

我们年轻时对于巴尔干半岛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领袖就有了“亲切感”,像阿尔巴尼亚的霍查(Enver Hoxha),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sescu)和南斯拉夫的铁托(Josip Broz Tito),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那几年中国还引进了这些国家的许多电影,《宁死不屈》《多瑙河之波》等,它们情节曲折,动作精彩,人物鲜明,电影歌曲动听,译制厂家还制作了出色的对话配音,青少年尤其追捧,至于南斯拉夫的那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Walter Defends Sarajevo),更是家喻户晓的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