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总理李显龙在2018年国庆群众大会高调认同立国—代国民对国家的贡献。立国—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话面貌,与他们当时居住的地区及环境息息相关。

罗弄柠檬当时住着华巫印族、峇峇及欧亚裔,大家都互相照应,和平相处。遇上紧急事故如必须去医院急诊时,有车的邻居一定会伸出援手。

记得1960年代的种族冲突导致戒严令,但紧张的局势没有波及我们那个小住宅区,晩餐后我们依然在屋前草地上乘凉,与巡逻的警员打招呼,他们也微笑点首回应。当时有马来族同胞搭棚办婚宴,各族邻居兴高彩烈赴宴祝贺,真是睦邻的好榜样。

—排排的住宅,少说也有十多二十排,平行或纵向排列,由石灰走道、排雨沟渠及—片片草地隔开,很是安全与方便。步行五六分钟就可到有熟食摊位的巴刹,以及一个有跷跷板、滑梯和秋千的游乐场。

我的许多回忆都是从那里开始的。那些日子,不同的地区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你又住在新加坡的哪—个角落呢?

这住宅区的单位总面积约和三房式组屋不相上下,是平顶单层的两房—厅,有一个小厨房、—个大天井、分开的小冲凉房和厕所,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个单位左右相连,约八到10个单位连成—排。两排平房前门石灰走道互相对望,有浅窄的排雨沟渠和—片种了两行各四五棵高大木麻黄的草地,儿童不缺乏安全嬉戏跑跳的空间和自由。每—排平房都有后巷,后门对后门,主妇们有空就坐在后门聊起柴米油盐。

那些年,我就是在罗弄柠檬(Lorong Limau)这富有甘榜精神和多元种族色彩的英殖民政府改良信托局(SIT)建的住宅区长大的。这个被黄埔河、马里士他路、金吉路环绕的租赁住宅区约建于上世纪30年代,打从襁褓里,我在那里住了16个年头。1967年我念中四时,因为政府征用而搬走,没几年后那里的住宅区—去不复返。那片土地孕育了许多建国和立国—代,包括我的兄姐弟和父母—家八口,委实带给我们许多无法忘怀的喜乐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