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人们更是不断地追求升职机会。求进取固然重要,但缺乏节制,进取会演变成咎由自取。
换言之,一个人无论在哪方面——学习、饮食、工作、嗜好、习惯等等,尽管不易,但应该时时刻刻提醒和调适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尽量做到不偏不倚,生活方能过得悠然自得。
何谓不偏不倚?《中庸》倡导的绝不是教人取舍折衷,讨好众人,而是要求人们处事适度、拿捏分寸;做事恰到好处,做到既不激进,也不怠慢。
我生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学时期修读儒家思想,因而接触到《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人修身养性的一套道德准则,是儒家经典之一。简单来说,论述的是如何通过书中的哲理和学习方式,达到儒家学者朱熹所说的“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的境界。
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提升生活素质的桥梁,学历越高,薪金相对提高。这也造就了现代父母拼老本为孩子“增值”。
我觉得当今的社会,无论是国际或国内,似乎变得普遍偏激,因为人人各持己见,认为有强烈的主见才能被视为有能力之人。有主见当然重要,但欠缺包容,主见将会不知觉地变成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