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原因是担心孩子生气,不爱父母。事实上,适当的管教会让孩子更爱父母。亲子之间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家里也不可能天天太平,否则必定是息事宁人,是徦象。如果管教得当,这是一个契机,可以加深亲子关系。我也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大人”,被孩子爱戴、拥抱,但我心里很清楚,“爱孩子”与“管教孩子”的界限。每当心软时,我都会在心底为自己打气:孩子,我不怕得罪你们,我怕没把你们教好。
第三个原因是父母怕管教太严,孩子长大出现心理问题。在我看来,导致现在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是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以及睡眠和运动严重不足引起的。我那个年代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家家户户没有几个不打骂孩子的,也没见到长大后有心理问题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管教,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改善,也渐渐明白我管教他们的用意。
“子不教,父母之过”,该管就要管,该疼就要疼,把来讨债的孩子养成来报恩的。爱孩子,就请父母拿出管教的勇气,担起管教的责任,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刚开始教书时,在外忙着教书,在家忙着做家务,给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心怀亏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及时纠正,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越来越严重,简直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
孩子从呱呱坠地那天起,就需要父母的管教。
后来,我读了一本《规矩和爱》的书,给了我管教孩子的勇气,让我痛下决心要好好对孩子严加管教。
这些规矩只做一两天是简单,要养成长期的习惯,就必须加以一定的处罚。做到是应该的,做不到除了被骂,还要打手心三下。
孩子好像天生就有应对大人的能力,他们从大人的反应中找到生存法则。饿了一哭就有奶喝,睏了一哭就有人抱,想要玩具一哭就能得到,大吵大闹就能逃避父母的处罚。
10年前,家里有四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整天就是:哭声、闹声、喊叫声、声声入耳;琐事、烦事、大小事、事事上心。
我从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进门必须把鞋子放好,吃完饭把碗放在厨房水槽,洗完澡把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早晚牙齿要刷干净,每天都要帮忙做家务。
父母不敢管教孩子的原因有三:首要原因是父母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有愧疚之情。
幼儿期的孩子,父母会因为他们还小,舍不得管教。儿童期的孩子又以哭闹发脾气,来让父母妥协。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叛逆,顶嘴、离家出走、闹自杀等,威胁父母,把父母逼得束手投降。
十多年来,在养育四个孩子的过程中,我的最大体会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勇气去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