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以上国际局势发展,推广东南亚华文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笔者不是建议我国语文政策进行大动作的改弦易辙,而是考虑是否应扩展视野,深谋远虑,为东南亚未来更长远的地缘政治与经贸关系可能发生的变化,开始布局,做好准备。这包括在语文政策上,是否应该开始循序渐进加强中文学习与应用,以达致真正双语并重的语文政策。
来到我们更关注的东南亚区域,中国崛起对中文教育的推动力在以下几方面更显著。
三、发扬东南亚多元化、开放包容的国际关系治理原则。东南亚须要学习中文,这符合多种语言、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不选边站的政治立场。通过推进对彼此的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了解东西方体制与文化差异,有利于包容东西方思想与价值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40多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其中,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8月,152个国家已开展或承诺开展“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而大部分来自南半球。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首次超越美欧日,这增加中国与西方脱钩的信心。七国集团(G7)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受到挑战,而中国的和平共处与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另一选择。
近来,非洲和南美洲都掀起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他们都想更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2023年11月24日,新加坡前资深外交官马凯硕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讲话中强调:“促进对中国的更深入理解,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有助于消除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的深刻恐惧,促进大国携手解决全球挑战。”而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说过:“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
四、东南亚容得下中美两国,是共同和平发展的福地,而不是中美的新战场。东南亚应该致力把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转化为区域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力量。我们通过学习中西前沿科技与创新,融合东西方智慧,促进东西方更好的合作,把全球经济发展最亮眼的“亚洲/东南亚时代”推上另一高峰。
在科学与学术方面,今年6月15日的《经济学人》封面主题为《中国科学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ese Science)。文章按引用次数排名前1%,说明中国论文的占比已经比欧盟或美国都要多。2023年,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首次超过美国。文章预测:“中国期望在更多科技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希望跳出西方所谓的国际主流评议框架,不再以国际出版物作为衡量研究成果的标准。”今年6月25日,中国嫦娥六号采集月壤引发全球关注。中国学界热议,月壤样品的研究将诞生大量历史性成果,不少学者呼吁应该用中文发表论文,优先在中文顶级期刊上发表,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二、我们需要“亚洲智慧”来解决亚洲问题。中国有海量数据,它代表亚洲语言与文化的一大部分。新加坡目前正在开发Sea-Lion AI开源大型语言模型,它是以东南亚11种官方语言,包括英语、华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泰语、越南语等的数据来训练的。如果Sea-Lion AI开源大型语言模型能加入中国数据,创建亚洲大型语言模型,如此的“亚洲智慧”将能为洞察亚洲事务提供更好的能力,从而为亚洲经济与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东南亚中文教育的战略意义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最近,在《联合早报》言论版和交流站讨论学习中文的文章,多聚焦在我国目前环境因素造成中文水平日渐低落,令关心华教人士感慨与忧虑。但根据经验与观察,笔者想从中国崛起对华文教育的推动力,和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战略意义角度指出,鼓励国民学习中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是东南亚多国重视的国家大事。
在经贸方面,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显示:中国继续被视为在经济上对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自2020年,亚细安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自2009年,中国是亚细安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自2013年),中国是多个亚细安国家的最大外资来源国。
我们要谨记联合国2022年发布的一个重要数据,它显示目前世界上89%的冲突发生在文化对话较少的国家!
最后,在人工智能(AI)方面,当前的西方AI大型语言模型(LLM)如ChatGPT主要是根据英语数据进行训练的,以西式思维主导,反映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非英语观点则视为不相关、错误或噪音。目前,中国AI行业深度合作,正在开发高质量的中文AI大型语言模型,积极联合采集中文小说数据、古籍文献数据、百科数据、新闻数据、公共政务数据和专业领域等多种来源的中文数据,利用包含“中国五千年文明与智慧”的数据来为AI模型进行训练。同时,根据IDC Global Data Sphere 2023报告:中国数据量规模将从2022的23.88泽字节(Zettabytes,ZB)增长至2027年的76.6泽字节,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6.3%,增速为全球第一。中国的海量中文数据将是发展AI方面的相对优势。
在外交关系方面,中国倡议的中国—亚细安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建立起伙伴关系的战略高度,都有必要提升文化、教育与宗教等的交流,以了解对方的社会价值观等。语言承载一个文化的思想经典、价值观念等,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差异,客观看待事情,求同存异,包容相处。
在科技与创新方面,中美科技脱钩激励了中国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兴国,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中国弯道超车,在崭新赛道上领先创新,高铁、新能源汽车、北斗卫星、6G、智能算力、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技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学好中文有助于学习中国科技,为中美脱钩做好准备。
随着美欧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和推行“友岸外包”来提高供应链弹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企业南下东南亚的方式,从以前的“产量出海”(即只做贸易)转变为“产能出海”(即在东南亚设立本地公司进行投资与生产)。这推动了学习中文的兴趣,例如中国公司内部运作一般使用中文,本地员工掌握好中文将有职场优势。再来,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存在企业文化差异,比如中国“996“的企业文化,和东南亚国家亲家庭、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职场文化格格不入,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促进两地企业文化更有效融合。
一、掌握好中国企业新一轮“下南洋”大迁徙的商机。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认知可以促进更密切的经贸合作,例如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企业文化和治理互相了解与融合,促进“中国+1”业务策略下,企业生产链条海内外各环节更好的衔接。
笔者不是建议我国语文政策进行大动作的改弦易辙,而是考虑是否应扩展视野,深谋远虑,为东南亚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的地缘政治与经贸关系可能发生的变化,开始布局,做好准备。这包括在语文政策上,是否应该开始循序渐进加强在学校与社会的中文学习与应用,以达致真正双语并重的语文政策,面对东南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