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的火箭有助于提高发射频率以及降低成本,让政府、小型企业乃至平民百姓都能够负担前往太空的成本。例如NASA就开始售卖商业票前往国际空间站,马斯克也售卖月球来回的飞行票。对于企业而言,发射多颗卫星来提供通讯服务的成本已经降低许多,知名的有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以及一网(Oneweb)卫星。过去,卫星大多是国家发射的,且具有军事用途,GPS系统起初便是为美国军方所开发的。但如今我们只须要每个月交一些费用,就可以使用星链的网络通讯服务。

美国在1984年通过商业太空发射法,鼓励以及促进私营企业的航太和航天技术商业化。2020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赋予美国人开采太空资源权利”的行政命令,以及成立太空军,保护美国以及美国企业在太空方面的利益。

美国私营企业“直觉机器”(Intuitive Machines)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Odysseus),在2月23日成功登陆月球南极。这是自1972年阿波罗17号完成登月任务后,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也是首次由私营企业完成登月任务。当我们以为登月是国家层面的游戏时,私人公司已经完成任务,未来太空可能会逐步进入商业化的时代。

有本事靠自己上太空的国家没有几个,更何况是登月任务。上太空也非易事,必须花费大量资源。因此过去几十年,上太空是国家层面的“游戏”。只有极少数人希望将太空商业化,当中以马斯克最具代表性。

马斯克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太空行业的版图,他积极研发可回收火箭,让商业化发射成为可能。以往的火箭都是一次性,成本以及制造周期非常长,导致行业发展不快。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却快速发展,将过往的太空巨头如联合发射(曾垄断NASA火箭发射合同的公司)抛在后头。2023年,SpaceX共完成96次火箭发射,全部成功入轨,占全球总发射次数的45%。

太空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状态,有许多技术难题仍待克服。但是相比于过去,如今的玩家已不全然是国家政府机构,企业逐渐后来居上。商业化的好处在于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让市场能更好地参与太空相关的业务。在不久的未来,或许我们可以开始购买前往外太空相关的服务。

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马来西亚研究生

自从1957年苏联的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之后,世人就开始探讨关于太空的法律条文。如今得到许多国家承认的是《外层空间条约》,当中强调太空为“全人类的领地”以及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不得由任何国家通过宣称主权、使用、占有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据为己有。但是对于私人企业却没有任何明确规范。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消息,奥德修斯携带NASA多种科学仪器及商业载荷,重约1900公斤。NASA为这次登月任务向直觉机器公司支付了1.18亿美元(约1.58亿新元)。此次登月主要目标为科研任务,主要服务对象是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