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科技的风行,乃大势所趋,无人能挡。在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之下,大家对数码科技趋之若鹜,各大企业也竞相展开大刀阔斧的数码转型计划。其中尤以各大银行最积极,竞相推出手机应用、大力推动线上转账服务,并取得惊人成果。以目前最流行的PayNow即时转账为例,2017年首发月份的交易额为2400万元,到2021年9月,单月交易额已达到70亿元,增长令人膛目结舌。人们对线上转账服务反应如此热烈,监管机构更上一层楼,决定在2025年底前淘汰企业支票。这是一项值得大家关注的决定。与此同时,诈骗分子通过恶意应用程序,偷窃用户存款的案件也隨之飙升。单在今年首六个月被诈骗的数额已达3亿多元,比2019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了四倍有余。

根据金融管理局最新统计,支票使用率从2021年的2400万张,下降到2022的1800万张,但交易额却从2021年的394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172亿元,不降反升,和2022年的FAST即时转账交易额的3806亿元不相上下,而且平均交易数额为2万2000多元。由此看来,市场对支票服务的需求仍然存在,而且平均数额上万元,可见它还是被视为较安全的付款工具。数码科技应该是辅助工具,而不应该是默认和唯一的选项,保留一条后路总比走投无路来得好。再说,在文明社会里,大家都应该拥有作选择的基本权利。

数码科技最大死穴是对互联网的绝对依赖,因此互联网也是整个数码转账系统的障碍。当它失灵时,转账流程将陷入瘫痪。互联网失灵是必然发生和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不是一个开罚单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有没有必要急着把独立运作、不依赖互联网、历经考验、简单易用的传统支票完全丢弃掉?

很明显,银行并沒有这样的机制。银行最近将转账数额的顶限,提高到20万元,以满足一些客户要求,但不是很多客户时常需要进行上万元的交易。一刀切的转账顶限设置流程,让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承受同等风险,有欠妥善。修改顶限的授权流程,应该隨着数额的增加而变得更严格,以便更有效保护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网络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逞,因为他们只须攻破一道防线,就可以直捣黄龙。这道防线刚好是整个流程最弱的一环:客户。假如客户的防线不牢固,银行就必须往自己的系统下手,探讨如何利用新科技加強防御能力。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但银行责无旁贷,因为它牵涉到很多人的血汗钱。

银行大数据中心应该干涉

综观以上数据,银行的数码转型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系统的潜在风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一向来,为客户授权,以及验证钱财来往的重要工作,是由银行受过训练的专业团队执行。以数码化之名,这项须要专业能力把关的任务,已稍稍转移到客户身上,因此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也就成为意料中事。到目前为止,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集中在提高公众教育、提醒大家警惕小心,甚至支配用户所能使用的软件等等。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分子的新伎俩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单靠教育是事倍功半,甚至有点取巧的途径。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数码化后,最普遍的怪现象就是出现一群患上“视而不见”症候群的低头族。病发时,患者会双眼紧盯着手上的智能手机,手指快速在屏幕上敲打或滑行,对站在眼前的孕妇老弱、迎面而来的汽车、坐在身旁的陌生人甚至亲友家人,一概视而不见,完全处在抽离状态,行为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集成电路、80年代的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到当今火红的云端,人类在短短几十年里所取得的科技突破和变化速度,是有史以来未曾经历过的。数码科技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架势,翻天覆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起居和习惯。现在是吃喝玩乐皆数码,工作求学也数码,衣食住行无一不数码。它无远弗届,是一座齐天大圣也跳不出的五指山。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比便利和效率,也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行为问题和科技盲从的隐忧。

(作者是商用软件编写员)

市场对支票服务需求仍在

鼓励数码化是应该也是必要的,但是盲目鼓吹就会矫枉过正,弄巧反拙,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损害。在安保技术还不到位的过渡时期,想用网上转账服务,大家还是要谨慎小心,常怀危机意识。特別是睡觉的时候,千万要记得把手机关掉。这样就算手机中标,黑客也无计可施,切记!

数码科技的精髓就是将复杂的流程简单化和降低人为的疏漏。但若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商家将责任转移到客户身上,那么它所获得的效率实际上是依赖于他人的努力,这就是所谓数码化的乱象。

使用生物认证目前并非登录银行网站的強制步骤,因此集认证和授权流程于同一台手机的方式,本身就存在保安隐忧。因为一旦手机被入侵,这些把关程序便形同虚设。网络诈骗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牵涉到的金额庞大,很多受害者在一夜之间痛失毕生储蓄。假如客户的日常交易大多数是以低数额完成,却突然在三更半夜出现巨额转账要求,银行的大数据中心应该发挥作用加以干涉。

一向来,为客户授权,以及验证钱财来往的重要工作,是由银行受过训练的专业团队执行。以数码化之名,这项须要专业能力把关的任务,已稍稍转移到客户身上,因此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也就成为意料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