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事知识型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相上下,但用“手”或“心”的职业如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待遇就远不如他国同行。这意味着新加坡劳动人口下来的收入增长必须更平衡,甚至须要让落后的群体追上国际水平,才能真正让“授人以渔”造福全民。但结果却未必是大家因此而更富有,因为高收入高消费就是未来的生活常态。

延伸阅读

(作者是《联合早报》助理总编辑)

更早前,财经组同事访问理财专家,写了《新加坡人要有多少钱才能退休?》,文章上线没多久就窜上早报数码平台的热读榜,还持续几天居高不下。

上个月,早报数码平台上线了一支很草根的视频,问老百姓是否觉得自己有足够的钱退休养老的街访。一名受访的可爱安娣一听到“觉得钱够用吗”这道问题,当下失笑反问记者:“钱哪里有说够用不够用!不可能的!”

更慷慨的援助、涵盖更多群体的帮助,意味着政府须要投入更多资金。然而,当援手伸出的频率愈高,强度也越大时,难免会提高人们的期待值,甚至一定的依赖性,要停止或减少都会变得越发不易。但这是否可持续?人们又是否意识到这点?

钱有可能够用吗?要多少钱才够退休?这个长青课题,在荣景时吸睛,在世道不好时尤受关注;小至个人钱包,大至国家储备,都面对同样疑问。如今百物腾贵,小市民承受的痛与不安,政府自然也感受深刻,所以没等明年的财政预算案、甚至在今年早前宣布的援助仍未发完之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就宣布,推出总值11亿元的额外措施,帮助人们纾困。

理发、修水喉、洗冷气机、补鞋子等,各式各样的服务都会慢慢告别廉价,人们须逐渐为更贵的服务买单。无论推动生活费上涨的大环境因素是否缓解,新加坡日后的生活成本都不可能低廉,到时除了中低收入群体依然需要针对性援助,绝大部分人只怕得务实地接受不能再以过去的低成本生活作为参照,要求更多援助来抵消个人开销。这样的诉求难以为继,因为承受更高成本的会是全体纳税人。

虽说没人会嫌补助多,但近年来更频繁地发放援助,令我开始每次听闻都不免内心一阵忐忑。就拿消费税来说,政府在2012年推出帮助中低收入家庭的永久消费税补助计划时,包含三方面:现金补助、保健储蓄户头填补以及水电费回扣。今年,杂费回扣也纳入了永久援助项目。政府在冠病疫情期间还推出定心与援助配套,提供额外现金援助和补贴,包括所有新加坡家庭无论收入都能获得的邻里购物券。

从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将跨入第四代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始终坚信解决人民生计的根本,是帮助人们谋得好工作,持续获得收入增长。黄循财出席新加坡经济学会晚宴,发表主旨演讲时也重复相同理念,不过他同时提出了一个急需正视,将对我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现实问题。

正如街访视频中那位安娣所言的“钱哪里可能够用”,钱确实很难划定在拥有多少才够,储备金亦然。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心想:自己钱不够,国家有钱也不要用,将来生活还怎么过?恐怕我们唯有从现在开始,为高消费的未来做好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减少个人欲望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