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国2015年股汇暴挫,和近年许多金融灾难期间,我们曾问过为何新加坡所受冲击,远比邻国及其他国家为少。经过审慎思考和研究,除了较强的经济基本因素,和当局会邀约大投机者“喝咖啡的传说”外,我们得出两个更重要因素,就是新加坡建国先贤,在1970年代考虑“新元应否国际化”时,至少做过基本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并睿智地决定:一、不设立新元期货市场;二、不设立新加坡股指期货市场。
此外,新加坡进出口商只须以进出口合约,到新加坡的银行做相关远汇买卖,即可对冲其间的汇率风险。简而言之,不设立新元期货和新加坡股指期货市场,并不会阻碍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进出口贸易。
须要注明一点,摩根士丹利的MSCI指数,其实可被滥用来攻击新加坡股市,但由于相关的股指期货交投量不大,应不足以对新加坡股市造成重大伤害。当然,由于沽空机构仍可透过非正式渠道借货沽空个別股票,而使部分新加坡散户成为其点心,但却较难造成整个股市的不必要暴挫。
同样,股指期货的杠杆一般也有八至12倍,可被沽空机构透过套利机制,以杠杆形式将现货股市指数舞高弄低。香港恒生指数由2018年的3万多点,持续下挫至早前1万4000多点的低位才反弹,沽空机构的大量沽空是主要原因。由于新加坡没有设立可被沽空的海峡时报股指期货市场,因而避免了上述港股的惨痛暴挫。即使在平时,这个设计亦使新加坡股市的波动远低于港股,新加坡散户也较难成为沽空机构的韭菜。
为什么新元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期,没有受到对冲基金群围剿呢?原因是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已正确地决定不设立新元期货市场,使得对冲基金无从入手。须知对冲基金这类外国机构,一般不会持有攻击目标国的货币,也不可能通过受攻击国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足以沽溃该国汇率的亚细安货币,并以100%现金形式,在现汇市场沽溃该国汇率。所以剩下一途,就是透过该国的本币期货市场,放下3%至5%的美元保证金,以20至33倍的杠杆,大量沽空该国的远汇,并透过远汇和现汇间的套利机制,造成该国现汇暴挫和银根大幅萎缩,进而引发巨大恐慌、利率急升,和国民加入恐慌性抛售。
本系列文章将总结新加坡过去数十年累积下来的重要,但已被忽视的成功经济政策经验,将累积下来的经济管理智慧,在此一一罗列,继而写成文献,作为日后财金官员入职时的基本训练教材,确保不会犯下完全可避免的不必要政策错误及后续经济灾难。
当然,若该货币升值,投机其崩溃者就要补仓,甚至损失惨重。但以1997年亚细安货币为例,相关央行其实是采用了“几乎固定汇率制”(quasi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加上1991年至1997年资产泡沫,造成1996年至1997年的严重外贸赤字,当时沽空亚细安四国货币的风险其实极小:在几乎固定汇制下,若不能推溃汇率,顶多是赔手续费;但若能推溃汇率,20至33倍的杠杆将意味着极丰厚的利润。
首先,远汇期货是一个高杠杆衍生工具市场,国际投机者只须放下5%甚至3%的美元保证金,就可以炒卖20倍(=1÷5%),甚至33倍(=1÷3%)的本币期货。
这样的例子甚多,例如:一、英国特拉斯时期的不必要金融灾难,就是因为英国不管过往累积的经济管理智慧,及选拔真正经济专家的重要性,以致选了无视财政赤字和可引发金融动荡的财长和首相;二、美国前后两任总统特朗普和拜登不理过往累积的联储局长选拔智慧和机制,以至乱选律师出身、不懂过去通胀经验及通胀理论文献的鲍威尔,是美国和环球经济须经历现今高通胀和明后年衰退的主因之一;三、香港历届政府不理会选拔真正财经专家的重要性,一直乱用大批根本不懂过去经济管理和发展智慧之人,才使过去20多年经济发展乏善可陈,并使市民因港府过去10年压抑房市泡沫不力,而须经历在今年开始的房市泡沫爆破,和明后年的金融风暴和经济严重衰退。
相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在相关位置的官员缺乏所需宏观经济理论基础,没有如新加坡般做过纵观全局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只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不求甚解地先后设立了这两个衍生工具市场,以致在1997年让对冲基金造成当时伤害极大的亚洲金融风暴。
正因如此,当时有许多大、中、小型美欧对冲基金,陆续加入围剿亚细安四国货币。这些国家过往不求甚解地设立杠杆极大的本币期货市场,就成了被滥用来沽溃本币的渠道。情况就如不断有狼群(对冲基金)加入,共同噬咬泰铢,继而借助传染性效应,逐个击溃印尼盾、马来西亚令吉、菲律宾披索,甚至韩元。
不影响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1992年,索罗斯也利用了英镑期货市场来沽溃英镑汇价。同样,2012年的中国证监,由于相关位置的官员缺乏所需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也未做过成本与效益分析,就魯莽批准杠杆极大的中国股指期货和香港人民币期货市场的推出,以致在2015年被中国国内有心的反对势力,引发当时的股汇双杀和中国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正是这两个制度设计,让国际投机者,无法滥用上述两个高杠杆衍生工具市场,冲击新元汇率和新加坡股市。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容许金融机构炒卖所有远期外币(如远期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甚至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和任何外国股指期货(如美国、英国、日本、香港股指期货,甚至中国“黑期”)。但新加坡却选择不设立新元期货和海峡时报股指期货市场。
虽然新一代财金官员,对上几代累积下来的经济管理智慧尚有记忆,但难保数代后的官员忘掉这些经验,以至造成类似或更甚于我们11月23日在《联合早报》言论版文章所述不必要的经济灾难。
股指期货市场也可被滥用
(作者叶秀亮是南洋理工大学 经济系退休副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兼职讲師)
现在让我们将反面细节一一剖析。
综上所述,新加坡应设法确保将来的财金官员,牢记过往的政策智慧,避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政策失误、经济灾难,和香港式的持续20多年经济衰落。
首先,介绍两个很少人知道、但一直守护着新加坡,减轻甚至避免受到严重金融冲击的重要制度设计。
(作者叶晋扬是牛津大学经济及管理系本科生)
正是这两个制度设计,让国际投机者,无法滥用上述两个高杠杆衍生工具市场,冲击新元汇率和新加坡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