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出生贫穷的农家,一生虔信基督教,他亲身经历过社会底层农民的辛酸生活。米勒后来在巴黎郊区的巴比松村定居,一面务农,一面绘画。他喜爱阅读写实主义作家的书籍。当时的社会,嘲讽乡间农民是无知小民。米勒贫困潦倒,夙餐不饱,可是他愿意把仅有的油彩和画布,来绘画那些被人轻视的乡巴佬。因为米勒在他们朴质的身上,体会到人类高贵的品格。
写实主义的传播,犹似雨后春笋。各地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也响应写实主义的主张来创作。文学方面有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莫泊桑、北欧的易卜生,以及俄国的托尔斯泰等,都从现实中找寻题材来创作。大家都十分尊敬勤奋的劳动者,同情与关怀贫苦大众;他们推崇仁慈、谦逊、节制和怜恤等美德,提倡社会改革。写实主义画家,亦以歌颂辛勤劳动者为创作的宗旨。
我们顺步园林,见到有些游人架起画具,把园中美丽的景致,画在画布上,写实的风景油画,十分逼真。
我们结束旅程后,听到新加坡将成立艺术大学的消息。这个举措,相信对大众审美的标准和艺术发展,有极大的提高作用。艺术可谓是一把标尺,用来衡量一个地方的影响力。它富有交流的作用,促进了人与人、国与国的了解,加强人们对建设未来的憧憬。这是艺术引领世人进步,走向真善美的潜在力量。
(作者是艺术工作者、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士LRPS)
米勒以悲天悯人的笔触,绘出那些守住乡土的农民,长年以力气来换取只供糊口的食粮;他们默默耕耘,并非庸碌。米勒把曲背俯拾的农民,放在画幅最显著的位置上,扩大了他们的形象。在粗布衣衫下,农民厚实的脊肌展露无遗;在沧桑的脸庞上,绽放出他们纯真、良善和坚守的光彩。米勒写实的自然风景画,把农民的纯洁勾勒出来,高尚的情操震慑心魂,让人肃然生敬;著名的作品《拾穗》和《晚钟》,正是米勒为劳动者讴歌的代言。
1868年,法国政府授予米勒荣誉勋章,以表扬他在艺术和人文上不朽的成就。米勒独自走上自然写实的道路,轻看世俗的讥笑,他从大自然中与真实人生里吸取养分,终于开辟出艺术的新天地。写实主义画家的自然风格,日后成了印象主义和各个现代画派的滥觞。
我们回顾艺坛往事,新观念产生了新颖的艺术创作,从而丰富了人类的文明。西方自然写实的风景绘画,受惠于人文思潮的洗礼,才得以发展。画家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得到哺养,可见大自然跟艺术创作息息相关。难怪我们在新加坡植物园里,看到植物如何滋润着那些艺术的爱好者啊!
传统油画源于欧洲。在文艺复兴的前后,油画内容以人物为主,风景只是陪衬,经过了漫长的日子,那纯粹以大自然为题材的风景画,才慢慢形成;而西方风景画的诞生,跟人文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倘若能了解欧洲风景画的波磔发展,对于艺术的推广,有着莫大的启迪和帮助。
米勒不为一时之名而创作,他注目于永恒的价值。大文豪托尔斯泰赞美米勒的侠骨仁心;梵高奉他为楷模。
2022年的6月底,笔者夫妇来新加坡旅游了10天。我们喜爱植物,先后跑了两趟新加坡植物园,细看那雨后迭翠的热带花木。
写实主义者目睹了人生艰辛的宿命,主张社会要重视平等与公正,大家以仁爱来相待。
此外,画家主张绘画以自然为师,认为大自然的真实和美丽,才是艺术创作的宝库;强调画幅上的风景人物,在着笔和表现上,都应该跟所画的主体一致。法国写实主义画家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19世纪初,欧洲已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社会衍生了许多问题;各国因掠夺引发战争;资本的垄断,形成贫富不均,劳工与商人,矛盾日增。此时正逢个人意识逐渐地冒起,欧洲写实主义的思潮便应运而生。写实主义者目睹了人生艰辛的宿命,主张社会要重视平等与公正,大家以仁爱来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