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核心精神应该是人本主义,也就是以促进人的福祉为依归。所以“拯救地球”的口号具有误导性,因为地球无须拯救,人类灭绝后它依然存在;须拯救的是人类自身。因此,环保运动必须警惕本末倒置的结论,如同上述对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见死不救,或强制绝育等错误手段。根据经验事实,有效的做法,反而应当是鼓励经济发展,提高女性教育程度。做到这两点的社会,人口增长都会自然趋稳甚至下降,而且更重视环境保护,更有效率地善用资源。

有西方环保分子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质问:能想象9亿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家里有冷气机、电冰箱、电视机,出行开小轿车吗?言下之意是这样的资源消耗将毁灭地球。如今中国不但是世界工厂,而且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有所增强。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了193.7万公顷的森林,增长率为0.93%,远远高出其他国家。

谢谢王庆民先生的指教,让这个争议性高且容易让人情绪激动的课题,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讨论。

除了批评极端环保主义夸大其词,对全球环保事业可能造成反效果之外,拙作没有展开申论的另一个点,就在于“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不行动有代价,行动也有代价;错误的行动代价更高。

无论动机如何良善,夸大气候变化的威胁是有后果的,不仅是“虚惊一场”而已,不但可能导致错误的对策而适得其反,也会挤占解决其他重大挑战的资源(包括稀缺的注意力);一旦慌不择路,更会在歧路上迷途不返。气候变化是人类的重大挑战,却并非唯一的挑战;贫穷、疾病、暴力冲突,都是亟待应对的问题。认真看待挑战而非危言耸听,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才更有可能应对气候变化。

这说明为什么对任何貌似不容置疑的主流意见,最好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事物的一体总有两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比如采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太阳能与风能,对环保并非是全然有利无害的。据美国鸟类保护协会最保守的估计,美国风力涡轮机每年致死的飞禽至少50万只,而且成长慢因而容易濒危的大型鸟类如加州神鹫,受害最大。这还没算入每年另几十万只被风能高压电缆电死的飞禽。

全球人口从1980年的44亿增加到1990年的52亿,但这五种金属的价格10年后都下降了,而且平均下跌了50%,一如西蒙所预测的,人们发明了新技术,也找到替代品,生产效率的飞跃性提升,使得原材料价格下跌。西蒙在1990年收到了埃里希寄来的576.07美元的支票赌注。

太阳能发电也不是没有环境代价的,使用年限为25年至30年的太阳能板,90%由玻璃组成,但因为内含塑料、铅、镉、銻等有害杂质,再循环成本不符效益,且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RENA)在2016年指出,当年全球共有25万公吨的太阳能板垃圾,估计到了2050年垃圾量会达到惊人的7800万公吨。它们大多被运到贫穷国家掩埋,加剧那里的环境破坏并毒害当地居民。

作者是本报言论组主任

埃里希的观点是当时人们深信不疑的主流,他在1970年预测,人类文明撑不过1985年。一些科学家因而建议在自来水添加避孕药化学物,一些环保人士更主张切断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援助来减少人口;埃里希本人就公开呼吁停止为越南、泰国、埃及和印度等生育率高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印度政府在1976年强行给620万国民施行节育手术……

延伸阅读

举这两个例子并非替石化能源辩护,而是说明“做与不做皆有代价,而做错了代价更高”这个观点。

1980年发生了一起有名的科学打赌,斯坦福大学生态学者埃里希(Paul Ehrlich)和马里兰大学经济学者西蒙(Julian Simon),就人口增长是否将耗尽地球资源相持不下。著有畅销书《人口爆炸》的埃里希主张用各种手段施行节育,西蒙则相信人类的适应能力和寻找替代品的智慧。

两人于是打赌,由埃里希挑选铜、铬、镍、锡和钨这五种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金属,预测10年后的1990年的价格。埃里希预测人口不断增长、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应长期消耗,必然供不应求而价格暴涨。西蒙则预测市场及人类创意自会找到解决之道。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