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讲这段话之前,在头脑里要搭建好这套说话公式再开口。

父母可采用这条说话公式与孩子沟通:“我看见你一周要喝三四杯泡泡茶;我很担心,经常喝泡泡茶人体会摄取过量糖分有损健康;如果你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会更放心;我们把每周喝泡泡茶的次数减少到一杯,多喝水好吗?”

作者是华文教师

父母的语言应是盛满了爱与力量,能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启明灯。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这四个步骤进行演练,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促使孩子愿意把话听进去。

第三、父母坦诚揭示自身需求。需求可看作父母自身感受产生的根源。父母要探究自我需求,了解哪些需求未被满足而导致当前感受,并照实告诉孩子。同时,父母更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所有的感受和需求都来源于自身,而非孩子的言行。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如果有意识地、智慧地使用语言,不仅可以达到有效的、愉悦的沟通效果,而且还能构筑起和谐的亲子关系,而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方法之一就是“非暴力沟通”,一种良性沟通的新途径。

语言有传递能量的功能,父母借助于语言的媒介作用,向孩子传达积极或消极的能量,对孩子施加某种影响,从而参与孩子的内在心理与外部世界的创造与改造。

第二、父母如实表达自我感受。以平和、诚恳的语言释放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孩子建立起情感的共鸣。

第四、父母善于提出请求。向孩子提出现阶段能够做到的请求。请求越具体越清晰,越能得到孩子有效执行。同时,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免得被孩子误以为是命令。非暴力沟通方式避免了批评指责,在一个和谐的交流氛围中,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保护和尊重,更乐意参与对话和讨论,亲子之间相互理解,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非暴力沟通”是一条说话公式,即我观察到、我感觉、我需求、我请求。例如,孩子时常在放学后买一杯泡泡茶喝,父母会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

有的父母用爱来让孩子服从,把“这是为你好啊!”类似强人所难的话挂在嘴边;有的父母会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美其名曰:“这是在激励孩子,是在为孩子设定一个目标。”也有的父母时常在语言中带着道德评判:“你没有责任心”等。

这种生硬的表达,往往使孩子产生不安甚至愤怒,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要传达给他们的爱给屏蔽掉了。

第一,父母客观表述观察结果。秉持中立的态度,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描述所观察到的事件本身,且不发表评论。

父母与孩子日常交流时,说话的语气和用词,难免会忽视孩子听进耳朵后的感受。

不良的沟通方式只会引爆亲子之间的对立情绪,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达不到有效沟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