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习近平在这一次讲话中再次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区别于过去,当代中国社会的自信心不是过度地依靠国内媒体的宣传;而是人们可以感受到政绩、经济实效和社会福祉,是现实提高了当代中国人的自信心。
会场布置了一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横幅,显示中国执政党认为自己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基于当前的历史阶段,甚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如果中国能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能减低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中国模式是有其生命力的。
作者是资深香港评论员
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不是通过大选产生的,但就在那个制度下,中国经济发展得比较快,人民的生活也显著提高。
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的管理者都愿意那样做的。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习近平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则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技术落后的中国也演变为世界工厂,它在若干领域也拥有国际先进的科技水平。一个原先的大陆国家成为了海洋大国,中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也在不断扩张。
按计划,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它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还在几年前,许多人或许都未曾意识到中国软实力的存在。但在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资本和商品输出、外交努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以及民间交往等,生活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软实力的广泛存在。
当代中国国势发展能用“量变到质变”来描述。由于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原来贫穷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庞大中产阶层的中等收入国家。
在中共十九大的开幕大会议,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涵盖面广、而且务实的讲话,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念。
中国市场容易出现炽热的投资和消费情绪,那并不一定是好事;却也折射公众对经济前景有信心,也反映了社会对政治经济机制的信心。
那也反映由于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领导层和社会的自信心近年已经明显提升。
事实上,当代中国发展的模式或理论源于不同的学说,从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到现代西方各式经济学派的理论,应该说许多都是来自西方的,却经过中国国内实践的去芜存真,用进废退。
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对此,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意见。中国的自信却肯定了中国模式,或称中国前进道路的可行性。
或许,习近平所展示的宏图也应该是一种自信心的表现。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的科学;一种制度或政策是否合理是应该用实践来证明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现在比15年前小,15年前的波动性又比30年前小,如此等等,人们都是能够观察到那些情况的。
文化落后几乎是一个贫困国家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等国力的发展,外国人现在比较容易接受中国文化了,中国人也对自己的文化比较自信。
现在中国的情况与改革开放初期或以前是不同的,现在的人们能感受得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势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