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现象,就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排名,并对各国内政外交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干预。最近斯坦福大学教授朱迪思·凯利出版的一本专著《计分卡外交:通过评分国家去影响其声誉和行为》,揭示了国际排名的运作逻辑与外交影响。该研究显示,国际排名通过对目标国家施加压力,使各国政府感受到声誉受损,进而按照国际排名的要求去行动。凭借强大的话语权和舆论场,国际排名将其评估结果固化为国际规范,并使目标国家俯首称臣,乖乖地按照其所设定的游戏规则去改变政策。这意味着通过操纵目标国家的排名,就有可能干预别国内政外交,对他国“指手画脚”。

中国应争取国际排名话语权

国际排名标准并非放之四海皆准

同时,还应从发展和演进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比如,被称为“橡皮图章”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正在发挥越来越具有建设性的作用。虽然它们作为“体制内”的制衡力量仍然以维护现有体制为宗旨,但这不妨碍它们代表民意和推动政府改革。香港学者马丁·潘特也指出,中国和越南在政治改革方面有许多“蛙跳”现象,即并不是按照西方国家多推崇的顺序去按部就班地改革,而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某些方面,两国的一些改革举措,甚至比西方国家更加大胆和有力。

一些价值中立和科学严谨的国际排名作为“晴雨表”,有利于各国发现问题并改进绩效。但是,如果“外来的和尚念歪经”,国际排名是以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为指挥棒的话,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因此,国际排名有可能成为虚张声势的话语贫乏,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政治抹黑。

在既有的国际排名中,西方国家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他国的短板相比较,并且使用一套普适性的标准,其本身的逻辑出发点就是值得怀疑的。代表西方价值观的民主政治、法治、言论自由和人权主张等,可能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按照政治学者贝淡宁的观点,中国的贤能政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充分的制度化,并不逊于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如果从政治的终极目标来看,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采取的道路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殊途同归。特别是当前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抬头,良序的民主政治受到裹挟,是到了需要反思和回头看的时候。

最后,有必要资助和支持中国智库对国际排名的研究,揭示国际排名的问题与缺陷。与其通过外交辞令去谴责,不如利用事实和证据去还击。尽管中国的智库在开发一些国际排名,但是无论科学性还是影响力都还值得提升。应加大对主流国际排名的预研究,做好随时准备迎战国际排名的基础和心态,而不必临阵抱佛脚。同时,应对国际排名保持清醒认识,不能完全亦步亦趋地按其行事,避免国际排名中某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或政治偏见的观点影响中国政策走向。

首先,需要从战略意义上重视国际排名的作用,发展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人类普适价值的国际排名,争取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并推动其他国家对“北京共识”等新理念的认同和落实。中国政府不应为任何国际排名“背书”,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资助和支持高端智库研发国际排名。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和国家性机构可以研发国家排名,推动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机构合作推出国际排名,可以借力打力,推动中国主导的国际排名。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每每在国际排名的游戏中首当其冲,被“点名”而不得不出面澄清或被动应对。反映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民主、言论和新闻自由,都被注入各种排名,并通过“点名”进行“羞辱式监管”。中国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独特政治体制和日益崛起的国家影响力,使其在此类排名中很吃亏。以透明国际对中国的清廉指数评分来看,的确就有失公允。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反腐败力度,在廉政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但是,透明国际的排名却很难对此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反应,使中国的得分不升反降。

不久前中国的信用级别被穆迪降级,不仅引发市场担忧,也让中国政府恼怒不已。无独有偶,美国政府又将中国列入人口走私的最差档,将其同朝鲜、叙利亚等臭名昭彰的人口贩卖国家一视同仁。无论是穆迪信用降级,还是人口走私“黑名单”,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通过一系列排行榜、排名和名录等各种“名目”,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和影响。这些就是所谓的“计分卡外交”,即通过国际排名,将其隐藏背后的价值观灌输到各个国家。

另一项对中国城市的调查也发现,政府部门对民意诉求的回应率可以和欧美民主国家相媲美,甚至在有些方面表现更加优异。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体制的差异使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很难进行。从行政效率和回应绩效等角度去比较不同国家,会有更强的可比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屡屡排名靠后,有一些不满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加强同国际排名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使国际排名能够反映真实的中国。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公共外交,使境外专家学者、媒体、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国际排名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境外专家和消息人士的主观评价,因此通过正面渠道影响这些人群,有利于在国际排名中占优。目前国际排名的话语体系和权力格局还很难打破,所以加强同既有国际排名的合作,可能是值得探索的途径。与自力更生或闭门造车相比,国际合作的成功率会更高。

带有文化优越性和意识形态偏见的国际排名,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并会使人们产生根深蒂固的成见。久而久之,这种主导性的话语体系,甚至可能使谬论被视为事实。一些国际排名在许多方面是经不起考验的,但是鉴于其强大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不应对其听之任之,而应采取积极的行动予以回应。国际排名也可以作为有利的外交工具,为中国“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提供舆论支持。

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最近指出,国际组织对中国政治治理的评价和排名可能有失公允,并为中国政府“喊冤”。根据他们对中美两国公务员的调查数据,中国政府在任人唯贤方面表现出众,但在工作自主性和士气方面略逊于美国。尽管福山等的研究存在不足,但这种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面对“指手画脚”的国际排名,是被其他国家“牵着鼻子走”,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考虑到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这可能并非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期望成为全球领导者的关键时刻,对各类国际排名说“不”就更加艰难。因此,采取上述策略对国际排名进行多管齐下的回应,是未来中国崛起所不应回避的战略课题。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些价值中立和科学严谨的国际排名作为“晴雨表”,有利于各国发现问题并改进绩效。但是,如果“外来的和尚念歪经”,国际排名是以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为指挥棒的话,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