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是目前维和行动风险极高的任务区。这里活跃着数支反政府武装,还有伊斯兰捍卫者组织、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西非圣战统一运动等恐怖和极端势力渗透,国家体制脆弱。安理会2013年决定设立联合国马里稳定团,部署1.2万名军警和文职人员,接替由非洲主导的支助团和法国行动部队,以支持马里过渡当局、执行过渡路线图。在三年时间里,已有超过90名维和人员遇难;仅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这一数字就多达12人。在中国维和人员遭到袭击的前三天,5名多哥维和士兵也在马里普提地区遇袭身亡。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和方面的规模和数量大大扩展。从1948年在中东部署首支维和部队到冷战结束,联合国共实施了16项维和行动。而1990年至1993年的三年间,联合国就启动了15项行动。目前联合国已经开展71项维和行动,正在运作的有16项,其中九项集中在非洲地区,参与的军警、文职人员总数超过12万人。
不仅如此,在不少维和任务区,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肆虐,这些组织更难管控,更乐意使用暴力。在这种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维和人员频繁遭袭。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截至5月9日,共计3471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牺牲。2003年以来,每年超过100名维和人员付出生命(2007年除外,牺牲90人),其中2014年126人,2015年124人。
2014年9月,中方进一步升级,向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增派了700人规模的维和步兵营,部署在首都朱巴地区。这支步兵营不再局限于被动“防卫”,他们携带装甲运兵车、反坦克火箭弹、无人机、迫击炮等武器装备,是一支真正具有作战能力的安全部队。
马里稳定团设立后,中国于当年年底派遣170人的警卫分队,此后又增加了工兵、医疗分队,人数突破400人。在此前20多年的维和历史中,中国派出去的都属于支援保障型部队,主要从事工兵、运输和医疗工作。在马里的警卫分队是中国向联合国派出的第一支安全部队,主要负责为一个联合国战区司令部提供安全和防卫。
中国派出维和人员的数量,几乎是安理会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总数的两倍,是121个出兵国平均数量的三倍。2015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参与维和任务的警察169人、军事观察员37人、维和部队2839人,总计3045人,非洲区就占了2675人。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近些年,中国在非洲地区维和行动的层次和规模不断提升。除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和中非多层面综合稳定团之外,中国参与了联合国在非洲地区部署的七项维和行动,形式包括派遣维和部队、安全部队、警察和观察员等。中国在南苏丹参与维和的人数达到1070人,规模迄今最大。向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南苏丹特派团、苏丹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以及马里稳定团五个任务区派出的维和人员规模,也都在200人以上,其中联利特派团总人数超过720人。
中国维和军警不是第一次在海外阵亡。迄今为止,中国已有16人为维和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海地任务区四人,柬埔寨和利比里亚任务区各三人。随着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全球安全事务当中的角色逐渐凸显。马里遇袭案显示了向非洲派遣维和部队的风险,但它并不会阻止中国试图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大贡献的努力。
冷战期间的维和行动,主要用于监测两个国家之间的停火,防止冲突升级或复发。近年来,绝大多数的蓝盔部队部署在发生内部冲突的国家。在内战中创建和平,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是“根本没有可以维持的和平”。和国家不同,参与冲突的武装派别繁多,他们没有明确的接战规则,或者不愿意遵守接战规则。在和平协定签署之后,也常常会有“搅局者”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破坏或否决和平协定,阻挠和平进程。
不仅如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在去年参加联大峰会期间宣布一系列举措,包括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今后五年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等,充分彰显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与非洲安全的重视和贡献。
5月31日,中国籍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在非洲马里任务区遭遇汽车炸弹袭击,一人牺牲,四人受伤。遇袭事件既凸显了联合国不断增大的维和风险,也印证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特别是非洲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
助理研究员
时事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