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证明,语言有不习而得及后天学习两种。家庭用语就是不习而得,孩子天天和家人使用,不必正式上课学文法发音,自然朗朗上口。因此,必须在课堂习得的语言,就不能出于政治考虑而称为母语。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正视本地居民家庭用语的英语化,学校将来的母语教育恐怕就要改为英文。

随着国际形势越来越不太平,新加坡面对的挑战也将日益严峻。除了经济发展须要加倍努力,非物质层面的国家韧性同样必须加强,因为这可能才是多元社会最脆弱的地方。语言、宗教等敏感问题依然敏感,但应对处理的方式,或许应当有富有想象力的尝试。

社会对于年轻一代单语化的趋势忧心忡忡,相关讨论在言论版不时出现,反映一些国人在日常柴米油盐之外,对更深层次的国民身份认同等非物质,但同样甚至更为重要课题的思考。虽然在多元社会的新加坡,语言课题有其政治敏感性,但从理性治国的原则出发,问题不能回避,也必须立足于科学。

新加坡的总理在正式场合对国民演讲,先后使用马来语、华语和英语的传统,不失为很好的政治表态。黄循财总理在专访里透露,他勤学马来语和华语,并且在就职演说初试啼声,体现新政府延续传统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