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表现是否会引起共鸣,就植根于艺术工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否诚恳,而美的根源则发自艺术内涵中的真挚情怀。黄光彩的木雕不离温馨与真诚的情感,我们在观赏他的遗作时,将会深深地感受到人间是充满温情与爱的。

南大美术协会于1962年主办“本邦青年美术作品展”,请艺坛先驱刘抗、陈宗瑞、张荔英与何国豪遴选出三个优胜作品,结果郑孝胜与黄荣庭分别获金奖与银奖,黄光彩则以一幅描绘中峇鲁火灾后凄凉情景的油画夺得铜奖,这是他在留法前的优异表现。

过去几年,我国有不少第二代资深艺术家先后离世,以致本地文化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受到重大的影响。在艺术劳动队伍日趋薄弱的不利情况下,2月5日又痛失了一位把一生精力贡献给艺术的留法画家黄光彩。

过后,他的兴趣从平面油绘转移到创作立体造型木雕作品。这项转变缘于他留学欧洲多年,浏览各地名家的雕塑,启发以我国风土民情进行创作的灵感,开始用本土的红毛丹树、芒果树、相思树等的树纤为材料进行创作。

他创作的题材,源于身边的事与物,让人倍感亲切,容易引起共鸣,如《建国总理李光耀》,流露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和钦佩;《宏船法师》中法师表情蕴含普济众生与慈悲的胸怀;《特丽莎修女》让人感受到她对世间无私的关爱;《幸福家庭》表现天伦之乐温暖珍贵的情愫。

他于1964年去法国巴黎国立美专深造,经历五年一面工作一面学画的艰苦生活;从法国归来后曾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个人油画展。

我和光彩相识50多年,1971年我们在新加坡青年协会一起负责美术活动,之后在欧南园美术会和丹戎巴葛美术会共同推广社区的艺术发展。从接触中,观察到他生活简朴,无怨无悔、默默致力创作,期望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尽一份力。

黄光彩享年95岁,1952年从砂拉越的古晋移居新加坡,早年毕业于沈雁开办的新加坡艺术学院,之后积极从事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