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更多年轻家庭逐渐以英语作为孩子的“母语”或第一用语,将来人们还会不会继续认同与接受多元共存的基础?或是舍本逐末,用一元取代多元共存?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取决于我们是否还有意愿,继续长期支持建立公正平等的体制,维持社会对延续和传承多元种族语言、文化的共识。

无论是官方的标准英语或更有亲切感的新加坡式英语,两者都是共同语,是各族群传承传统语言文化的同时,用来学习和沟通的语言。因此,新加坡人的身份和国家的认同感,应该建立在支持与认同多元种族的语言与文化,以及官方用语相互包容与共存的基础上。

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在推行双语政策作为支持与保证各族群能够传承各自语言文化的同时,也推动大家接受与认同英语作为共同语。英语最终成为教学的第一语文。后来出现的新加坡式英语,之所以各族群能理解和使用,应该说是基于对这些语言文化共存的基础上。

对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我国来说,成功建立共同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对多元社会的公平性与功能性的作用外,长期广泛使用,能使它与各族群母语结合,形成对各族群更有亲切感的共同语,进而加深国人,尤其是英语强母语弱的年轻人的身份和国家认同感。

2022年12月29日交流站的站长的话指出:“年轻一代能不能或者愿不愿意在离开学校后,持续接触、学习、掌握母语,让母语有机会在本地社会存活下去,是一个越来越令人不敢乐观的情况。”尽管说的是华族母语延续发展的问题,但我认为这应该也是各族群所面对的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