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少家长认为入读名校,可以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小学阶段,真正助力孩子跑得快跑得远的,是家长的认知高度。作为家长,如何帮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等等,才是真正决定孩子在小六毕业会考时能否取得佳绩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名校就等于买了保险,一劳永逸,可就大错特错了。
还有几个月,幼儿园二年级的孩子们就要毕业进入小学学习了。每年小一学生的报名过程,都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为了能进入名校入读,家长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搬家到“梦校”(dream school)一公里之内,有的不辞辛劳地去做义工积攒分数,还有的加入各种教堂和会馆希望得到“加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第二,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够锻炼综合分析能力。新加坡有非常好的社区图书馆,藏书丰富,中英文都有。家长应该好好利用这些优质资源。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尽可能在家里打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可以亲子阅读,也可以各读各的书,让孩子体会到书籍陪伴的快乐。看书可以随读、随停、随想,比起电视视频画面的快速切换,阅读书籍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更是有利。
从抽签过程的激烈程度来看,名校的魅力对很多家长来说真的是不可抗拒。但是,名校真的能像魔法师,可以点石成金?什么样的孩子进去了,都能脱胎换骨,成绩直线上升?
第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比如,家长可以阶段性地帮助孩子建立各科的错题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没搞懂的知识点,避免以后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类似的错误。否则,只是靠补习班和题海战术,往往会事倍功半。
首先,教育部一再强调,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从师资力量的配比,教学设施的建设,到课程的设置等等,并没有厚此薄彼,不存在名校明显超越邻里学校的情况。
小学阶段是为孩子整个学习生涯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家长们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有了适合的土壤(好习惯),丰富的养分(图书)和有效的修剪(学习方法),这样家长就可以“静待花开”,既避免了自己的过度焦虑,也避免了可能的亲子矛盾。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的小学生家长。说实话,小学择校真的不用那么“卷”。无论哪间学校,只要孩子用心读书,家长适当付出,他们一样可以考入理想或适合的中学。
第一,帮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以后的学习效率更高。包括放学回家后,优先完成当天的作业,不要拖延。有问题及时解决,课业上的错误及时更正。家长要慢慢教会孩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要先有效率地做完,才能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要逐渐明白,自律才能更自由。
那作为小学生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从我接触到的成绩优异的学生来看,他们的父母通常有以下几点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