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从家庭教育的层面来讲,二人也有可以参考之处。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楚国赎出来的,原先百里奚只是楚国的一个乡野粗人,这也是秦穆公的识人之处。所以说,百里奚之所以爱民,是因为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商鞅原先是卫国的贵族,原名公孙鞅,那个时代,如果爸爸是国君,后代就是“公子”,爷爷是国君,后代就是“公孙”,所以商鞅的出身让他无法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只是通过法家思想来影响秦国,最终导致一统天下的秦国只坐了14年江山就寿终正寝。

反观商鞅,靠结交侍从才得以晋升,掌权之后,凌辱贵族,残害百姓,治罪太子,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把太子的老师关起来达八年之久。虽然秦朝繁荣了,但是他干的全是无德的行为,百姓敢怒不敢言,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新王登基后,商鞅惨遭车裂之酷刑,这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常常把“德”与“才”相提并论,往往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好人”。其实,最有说服力的史实应该是战国时代曾经效忠秦国的百里奚和商鞅。二人身处不同时代,但都对秦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百里奚的人生非常圆满,而商鞅的下场却刚好相反。原因何在?就是一个“德”字的差别。

论才华,二人不相上下。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结束了连年的征战,开始了关中的崛起;商鞅在秦孝公时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二人着实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百里奚做国相期间,每次都是在周边国家求援时出手相助,从不趁火打劫,自己在国内视察时,累的时候也不乘车,热的时候也不打伞,从不需要任何护卫,也不需要舞刀弄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平民化的领导。百里奚的这些做法可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实实在在为民着想。他死的时候,全国男女老少痛哭流涕,连儿童也是如此,可见真正的德行施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