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期刊在手,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杂志的质感与墨香。阅读《佛友》,图文并茂的排版、淡淡的墨香,真是有些出乎意料,原来本地还有这样的佛教杂志。我就是在这样的磁场中,用两天时间读完八本期刊。
如此看来,《佛友》不仅是在秉持佛法在人间的理念,也是在记录新加坡佛教的历史和时代,同时也是在持之以恒地参与新加坡多元文化社会的共同构建。
阅读中,我了解到《佛友》是广超法师在1989年创办的,一份不附属于任何团体的独立佛教月刊,目前已出版398期。“佛法以语言文字作为表法工具和符号,用以传达法的广博和深邃,引导众生开启般若智慧。”杂志面向佛教人士,但也与广大读者结缘,内容从日常生活到深邃的哲理,佛法智慧,都一一涵盖。
日前,有朋友给了我几本本地出版的佛教杂志《佛友》,说是转赠给我结缘。虽说我是一个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但还是为它清新的设计、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
最近,媒体不断有关于华文华语学习的大讨论,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国人要一起共建文化生态。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阅读中英文《佛友》后发现,这是一本很适合感受新加坡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杂志,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社会的一部分。如果读者能沐浴其间,参与其中,也是共建文化生态的体现。
广超法师今年1月20日舍报示寂,最近三期的纪念特刊,讲述了这位“城市修道者”如何从南洋大学理学院毕业,踏出校门,转入佛门,“为修道而活”,毕生融合小乘、大乘、密宗的佛法教义,讲经弘法,利益众生,度化有缘,特别是对都市人、年轻人和知识阶层的接引具有深远影响。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信仰,多种语言和文化共存的国家,佛教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佛友》积极报道本地佛教活动,积极促进种族和谐。在最新一期,他们就制作了“卫塞节特辑”,报道了新加坡佛光山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和中国苏绣展、法鼓山的浴佛欢庆、光明山普觉禅寺三步一拜、佛教福利会与福慧佛教文化中心举办重聚福慧讲堂,回归“心灵家园”活动等。
另有介绍当代著名佛教僧侣、作家、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入世佛教”的主要倡导者法国一行禅师的文章《柏树就在这里,与你同在》,以及疫情期间《关爱生命,尽早接种疫苗吧》,新年之际的《新年寄语》《如何于生活中善用其心》,清明时节《梨花风起正清明》……都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的“生活说法”。阅读这些文章,读者会及时省思自己当下的生活,安顿内心,用心过好每一天。
佛教总会更是结合5月3日马来同胞的开斋节,现场捐赠100件家用电器和30箱洗手液给回教理事会,分发给马来族低收入家庭及回教社群,真正体现了总理公署部长兼外交部和教育部第二部长孟理齐博士所提出的:“庆祝活动提醒我们不同宗教的共同价值观,无论种族、语言和宗教,应发挥互助关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