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回答这些问题。本月,在中国半年一次的黄金周假期期间,许多中国人似乎在国内各地旅行,却并没有引发另一波冠病疫情。然而,当我向其他西方人指出这点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这些传闻的证据,并拒绝接受中国数据的可信性。即使他们声称证据也许是可靠的,但他们也说,鉴于中国当局对中国人民的控制程度,他们并不感到惊讶。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它们将我们带回到优化框架所提出的问题上。那些主张与中国进行更多对抗的人,必须权衡他们的做法,是否能如愿以偿地取得成功,是否能遏制中国的增长,以及是否会减少西方的经济机会。如果所有这些结果都得到证实,西方领导人可能会认为这一战略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有合理的可能性中国的增长会继续下去,而西方的机会却在减少,则对抗政策绝对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于我的专业背景,我通常以宏观经济学家的身份,首先处理中美关系等问题。但作为英国查塔姆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主席,我对这个问题有着更细致的看法,认为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层面,还要考虑到安全、外交、文化和其他因素。
鉴于中国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这种紧张关系对世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令人烦恼的两难境地。另一个主要经济强国——美国,未能有效应对当前危机,这无疑无助于改善这种局势。
很快,我们将获得中国第三季实际(经通胀调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数据。许多分析师预计,在第二季预期增长率为2.6%的基础上,第三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将加快至5%左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正在经历典型的“V型”复苏,这将使其有望在2021年实现8%的增长。
(作者Jim O'Neill是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董事长、英国前财政部长,现为英国查塔姆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主席。英文原题:The Logic of Sino-Western Detente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0)
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我怀疑这在英国和欧洲政府近年来对中国的态度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在遵循这一框架的过程中,决策者须要问自己一个更加微妙的问题:在推动中国实现预期的政策变化方面,强有力的经济参与,是否比强硬的对抗更有效?
那些主张与中国进行更多对抗的人,必须权衡他们的做法,是否能如愿以偿地取得成功,是否能遏制中国的增长,以及是否会减少西方的经济机会。如果所有这些结果都得到证实,西方领导人可能会认为这一战略是值得的。
如果美国总统选举后白宫换了主人,我们希望这能为二十国集团(G20)更新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起个头,并让各国政府重回谈判桌。所有人都能为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包容的未来出一分力。
如果只有中国和其他威权国家,在今年阻止了第二波严重的冠病疫情,我将更加赞同这一观点。但在日本和韩国等地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这表明我们最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简单地否定证据。
为此,采用更广泛的“优化框架”(optimization framework)来理解和处理中西方关系,似乎才是合理的做法。我不是想把事情简单化,如果中国所代表的经济机会,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那么那些因为中国违规了——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出于感觉,而准备和它对抗的西方领导人,就须要根据这一基准来衡量这样做的潜在成本。
以上谈的是宏观经济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问题。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新疆。它在香港的镇压行动和在南中国海的侵略行为,加剧了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同时,中国也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对其他国家发挥影响力。中国政府坚持,即使是私人企业也要服从党的路线,这让与中国打交道的西方企业和政府产生了深重的疑虑。
此外,即使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在考虑了潜在成本后,依然倾向于采取对抗的做法,它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并进行积极接触,而不是采取“零和”的边缘政策,成功概率也会大得多。外交和其他微妙的接触形式,肯定会比双方剑拔弩张和贸易战,更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标准。
当然,这些只是预测。正如2020年所显示的那样,任何不可预见的发展,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但是,如果目前的增长数据是相当准确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名义GDP(2019年为14.1万亿美元),将在下一个10年的晚些时候或之后不久赶超美国(21.4万亿美元)。
对另一个国家的标准和做法大肆评论,可能是一种宣泄,但有大量的历史证据显示,一个国家的公民会倾向于重视经济发展机会,而不是其他大多数问题。这条公理既适用于美国、英国和欧洲,也适用于中国。
此外,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仅在明年,中国就将为全球GDP额外贡献1.5万亿美元,而中国消费者将贡献其中的近40%。相比之下,1.5万亿美元超过了除排名前15位经济体以外的所有国家的GDP。中国实际上将在一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另一个澳大利亚或西班牙。考虑到消费支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中国所提供的经济机遇的规模,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