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不想再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贸易和投资,理当抵制“无端指责”,另辟蹊径发展与非洲国家的贸易,自信“未来五年非洲将取代美国成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如果中国继续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路,应该针对美国的核心诉求解决问题。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下去,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不利于中国的变化。中国理应有自己的发展权,但采取的方法应该能让经济合作的对方能接受。

2018年中美贸易战备受全球关注,两国政府间谈判是解决贸易战的唯一途径。但中美贸易谈判一再失败,贸易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美国开征2000亿美元的关税措施就在眼前。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遏制美国,美国当下的战术是遏制中国,彼此都带着这样的思维,能解决贸易争端吗?遏制问题是无法谈判的,中美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还是必须回到美国政府对中国核心诉求。中国政府与媒体一概把美国的说辞视为“无端指责”,然后阐述一番自由贸易的好处,呈现鸡同鸭讲的现象。如果去了解一下欧盟对中国贸易政策的看法,就会知道欧盟的看法与美国“无端指责”的内容一模一样。

(作者是中国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展现这样的定性判断,不能不让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深感担忧,尤其是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担忧。中国政府根本不理会美国的诉求,怎么可能让中美贸易谈判产生积极的成果?

这些文章的核心思想是:第一,告诉中国老百姓,“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很有限”;第二,告诉全世界,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第三,告诉美国,不要剥夺中国的发展权。也就是说,中国占据贸易战的道义制高点,全世界都应该与中国并肩反击逆全球化;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不可能退让,“美国的条件,如果中国政府答应了,那就是21世纪的‘二十一条’”。

这样的舆论攻势把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关键诉求一笔抹去,而把中美贸易战直接引向中美两国之间的遏制与反遏制。

从8月初开始,中国官媒发起一轮贸易战的舆论攻势,证实了中国政府对中美贸易谈判的立场,也明确了中国政府对中美贸易战定性的判断。

中美两国政府迄今已进行了多轮谈判,2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访美开启谈判之旅,5月3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访华谈判,5月15日刘鹤第二次赴美谈判,6月2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赴华谈判,8月2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赴美谈判。这五轮谈判不包括中共政治局委员王晨6月13日访美,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游说。

8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8月10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实质是遏制中国。8月11日《人民日报》再以醒目标题刊文指出:美国挑起贸易战的要害是破坏规则。8月29日《人民日报》指出,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谈判谈不拢的关键在哪里?《华尔街日报》在报道最近一次中美贸易谈判时透露,美国向中国提出了140多项具体要求,中国把美国的要求分成三部分。其一是中国增加对美国进口,消除贸易逆差,这一点中国立即可以做到。其二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一点中国认为需要分好几年来做到。其三是中国不能胁迫美国公司转移技术,要打开市场准入。中国认为最后的三分之一是不能谈判的,因为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原因。

这个“三分之一”的本质是要改变中国以产业政策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是中国“四个自信”的力量源泉,而就是这个“三分之一”成为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核心诉求。中国政府从贸易摩擦升至贸易战,一直回避谈论中国产业政策对中美贸易和投资的消极影响。美国是贸易战的挑战方,中国回避挑战方提出的核心诉求,这样的谈判怎么会有好的结果。

美国政府确实已经摆出遏制中国的架势,但中国是否应该反躬自问:中国对美国做了什么?中国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这才是共产党的不忘初心。在国际场合中国淡化与美国的对立关系,但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内外政策必然是遏制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