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可靠答案其实并太不复杂,譬如以卫星为例,在网上查一下,中国有公开宣布过发射间谍侦察卫星的记录吗?没有。中国对此从来都称为气象研究、遥感测量,或科学实验卫星,这是官方公开报道的惯例。相比之下,美国媒体甚至朝鲜官方都不忌讳直接宣布发射间谍卫星,尽管美国是因为言论自由,而朝鲜则是需要炫耀壮胆。

中方为何突出此举?间谍气球虽有一定侦察作用,但目标大速度慢,连普通民众的肉眼都看得到,美国又是个民意至上的国家。此事一发,在美国民间和社会影响极坏,妨碍中美关系改善。这对中方来说应是件很得不偿失的事情。

在此次事件中,中国外交部既无法提供证明是民用气球的具体证据,又矢口否认是间谍气球。空口无凭,如何以理服人?况且气球被击落后,残骸已被美方充分打捞掌握,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应不难得出答案。但是中方不能承认是间谍气球,无论美国有什么证据,也不能官方承认。因为一旦承认是间谍气球,就是故意入侵美国领空,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后续的政治和外交后果就更加严重。于是这个事件最后的结局将是:中方拒不认账,美国心里有数,其他国家旁观者清。

金家王朝罔顾两条基本规律:首先,无论有什么武器装备,都要靠人去操作掌控,而人要吃饭才能活着。穷兵黩武可能保证士兵吃饭,但士兵大都来自普通百姓家庭,这些家庭很可能在经历饥荒。如此竭泽而渔的军队,真正士气何在?还有,阅兵主要是来自苏联军队的传统,但阅兵好看与实战能力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看看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一年来的落魄表现,证明阅兵就是摆花架子。俄罗斯总统普京现在已沦落到要依靠囚犯组成的雇佣兵打仗。

有人会说:知道了,民主和科学。但知道了远远不够,要自己能够做出来,身体力行才算得道。这就像学校一早就教了2+3=5,但有的学生一作题,总是出错。这样看似简单常识级别的题目,操作实践起来竟遭遇如此多艰难险阻,也堪称历史和文化的一大悬疑迷思。于是在这里值得再强调一遍:开拓创新要靠民主和科学。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有一年时间,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在乌克兰战场上迄今没打出一场像样的胜仗,而是不断丢盔卸甲,望风而逃。普京折腾了20年的所谓军改,几乎要交了白卷。俄罗斯和世界历史将铭记这惨痛可悲的一页。

仅一年时间,普京就把俄罗斯从一个二流国家降级到三流“无赖”国家的档次,在国际上失道寡助,声名狼藉。普京及其领导层出于一己私利和能力限制,对文明潮流发展走向、国家利益、主流民意等关键指标,均发生重大误判和倒行逆施,将俄罗斯民族的命运推向深渊。俄罗斯和世界历史将铭记这惨痛可悲的一页,普京也将难逃反侵略战争胜利和正义的最终裁判。

中国外交部近来为转移焦点,又祭出“阴谋论”的老套路,试图用一篇美国记者所写的报道,证明发生在去年9月、位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是美国政府策划所为。但类似报道并不足为训,因为在美国,言论自由,各种一家之说很多;而一家之说并不代表准确和正确,还要有实锤调查和证据。引用美国记者的东西也要当心悖论,因为美国会反讽回来:中国记者怎么就写不出关于“气球事件”的独立报道呢?

首先,朝鲜最近为建军75周年又举行了特色狂欢——半夜阅兵,把更多洲际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拉出来展示,特种部队也是杀气腾腾,张扬过场。与此同时,朝鲜境内“最发达”的开城地区,却爆发严重饥荒和民众饿毙的情况。但朝鲜当局依然顽固地坚持“宁可不吃糖,也要有子弹”的穷兵黩武国策。

在中国社会比较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编按:“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关注的也是同一问题,即中国的发明创新力何时才能恢复爆发出来?答案其实并不高深,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五四运动早在100多年前就找到答案:要靠民主和科学。这是两个互为依托、缺一不可的概念体系,实践和事实为此已经作证了100多年。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再就是中美两国最近发生的“气球争端”:中国号称有气象研究的民用气球失控“误入”美国领空;美国击落气球,并坚称是间谍侦察气球,还开始向国际社会展示有关证据材料。很多人都关心,这到底是不是间谍气球?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并迅速扩大化,以及一年前俄罗斯悍然大举入侵乌克兰以来,世界已逐步显现出两大阵营之间的博弈。这个最新博弈并非当年美苏冷战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更多是国家发展定位和社会进程差距所引发的对抗冲突。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热闹”事件中,不难看出一些有关的要诀和门道。

再下面一个热点话题,就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有一年时间,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在乌克兰战场上迄今没打出一场像样的胜仗,而是不断丢盔卸甲,望风而逃。普京折腾了20年的所谓军改,几乎要交了白卷,弄得现在不得不靠袭击乌克兰基础设施和民用住宅,及使用囚犯雇佣军作战来支撑残局。

自1840年中国进入近现代起,有一大困扰令中华文明长期惭愧蒙羞,即为什么是西方和美国引领现代化发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国只能步其后尘,而且还经常踉踉跄跄有些跟不上趟?看如今,这款AI应用最新突破,又是花落美国。有中国人自慰道:我们的科技不行,但文化还是不错的。但这属于认知误区,因为在哲学层面,文化与科学实际不可分,即科学的创新发达与文化的自由、开放、理性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气球事件最为蹊跷之处,就是发生时间正值中美两国准备改善关系的当口。

据报道,ChatGPT的旋风也席卷到中国内地,尽管因为中国网络防火墙的关系,实际使用还是颇费周章。中国几家网络公司据说也将推出中国版的类似软件应用。不过,这样的应用软件,在中国落地发展是否会遭遇信息共享、表达自由,和数据资源等方面的“瓶颈”,还有待观察。

这里要谈的最后一大“热闹”,就是近期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AI)领域,推出一款具备开拓性的聊天应用软件ChatGPT。这款软件在全球迅速爆红,在AI支持信息叙事、研究和文本生成方面取得显著突破。通俗地讲,这款软件已更加接近人类本身的思维整合能力,甚至可能比不少普通人还要高明一些。它明显不同于现有的谷歌搜索引擎等的初级信息合成功能,即属于“前AI阶段”科技应用的典型特征。现在,AI的高级开发应用要改变一切,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