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最深层又最高远的形式,宗教信仰本质上难免排他性。因为对真理的深邃且坚毅的探索与挣扎,必然会导致排斥真理以外的事物为须要打压禁止的异端。调查发现,30%国人认为自己的宗教是唯一的真信仰,但可喜的是,超过85%本地人认为,宗教信仰与集体文化价值观相容。这或许表明建国以来的不懈实践,已经让多元包容成为社会共识。当然,除了正面提倡,类似《维持宗教和谐法令》的强制红线,也对营造包容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纵观世界各地党同伐异,因宗教和种族差异而爆发各种惨绝人寰的血腥冲突,同一国家里的不同宗教能彼此包容,和谐共存,不啻是让人称羡的奇迹。包容尽管是多元社会必须的德行,它毕竟还属于最低的标准。更上层楼的要求,应当是在包容的基础上,通过加深彼此的认识,培养出对异教的尊重和欣赏的感情。这或是新任总统尚达曼在9月14日的就职典礼上,强调要建立“同胞情谊和相互尊重”的文化,作为打造更包容和更具社会正义国家的基础的原因。

调查结果揭示了必须强调的道理——坚持政教分离世俗化理念,有助于保持不同宗教之间和睦共处。吊诡的是,宗教信仰未必与世俗化的价值水火不容;相反,越虔诚者越支持多元价值,显示世俗化与宗教信仰其实能并行不悖,甚至互为加强。从反面而言,无神论者可能因为视宗教信仰为不理性的迷信行为,恐怕更容易对其他宗教表现得不包容。职是之故,代表世俗价值的政府平等对待各宗教信仰,毋宁是维系多元包容的关键条件。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发现,新加坡人对不同宗教信仰比他国更包容,结果让人欣慰鼓舞。相较于仅在抽象理念层次接受其他宗教,国人的多元包容更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层面。大多数新加坡人认为其他宗教是和平的,并且不介意他们作为邻居。这反映经历建国以来的不懈努力,国人已经内化多元包容的集体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因此高枕无忧,反而更应该激励大家再接再厉,维护宝贵的宗教和谐。

多元不一定等同于包容,多元只是新加坡建国时必须面对的生存现实,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若硬要赋予价值判断,多元反而潜伏着分裂的危险,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出你我也就容易异化为分出敌我。但有趣的是,56%的国人认为宗教、种族和文化的多元反而让新加坡更为宜居。在觉得宗教信仰重要的人当中,有65%持这种观点,比率比觉得宗教不那么重要的人(52%)更高。本地人宗教信仰与拥抱多元化价值的特殊正向关系,因而值得进一步探索。

新加坡社会正快速步入超级老龄化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对于外来人口和新移民的依赖,会越来越大。新移民的原生国度未必有类似的社会价值观,对多元包容可能会觉得陌生甚而排斥。因此,国人必须意识到且做好准备,如何有效地让他们顺利融入本地社会,强化而不是削弱新加坡引以为傲的宗教与种族和谐精神。这势必是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与此同时,政府坚定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杜绝任何歧视与迫害现象,让不同宗教信仰的国人能建立基本的互信,进而形成对异教徒的包容。调查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信仰越虔诚者,反而越支持立足于世俗价值的多元化。60%本地受访者对自己信仰以外的宗教有感情联结,超过三分之二有信仰者认为其他宗教也是真理。有22%本地受访者自认不属于任何宗教,这个或是无神论者的世俗化群体,是否促进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