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工作方针是促进国人心理健康的制度架构,而跨部门工作小组的成立,也反映了政府对这个课题的关切与承担。但心理健康是一个多面向的课题,而且在未达到临界点之前,它的症状表现不比生理问题那么明显,因此社区与家庭的关怀与支持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多面向的课题,因此所需要的支援方式也有所不同。全国青年理事会去年下半年进行的调查发现,过半的青年认为心理健康是个挑战,压力来源包括对未来感到焦虑、担心经济问题、学业或工作表现。至于年长者,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调查显示,病毒阻断措施令他们的孤独感飙升,而独居老人出现更大的心理变化。
心理健康问题是生活压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失衡的表现。因此,个人与社会都应审视压力源,并加强心理承受能力。我们有必要从预防以及治疗两方面着手,确保心理健康问题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从收入阶层而言,冠病疫情在全球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新加坡也不例外。病毒阻断措施导致经济处于半停摆的状态,低收入阶层在生计方面受到的冲击最大。此外,K型的经济复苏意味着某些行业更快地走出疫情,或甚至从疫情中受惠,但有些行业则一蹶不振,难以翻身。疫情对企业造成的裂变,彻底改变了职场的结构,也加剧了人们的焦虑与无助感。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以及人口密集的社会,生活节奏快速,而国人也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在这个小岛国上,每七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曾患有心理疾病。去年暴发的冠病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病毒阻断措施,加剧了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应对疫情对不同群体造成的心理影响,新成立的心理健康跨部门工作小组列出了三个主要工作方针:一是制订全国心理健康战略,以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及追踪进展;二是汇集现有的心理健康资讯,以设立一站式的全国心理健康资源网站;三是制订全国心理健康能力培训框架,以统筹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素质、内容和目标。
冠病疫情造成的经济创伤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颠覆,相信在后疫情时代会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因此,政府上个月设立心理健康跨部门工作小组,以确保国人在疫情结束后,仍然能够得到足够的心理健康支持。
去年,我国的自杀案例达452起,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13%,是自2012年以来自杀案例最多的一年。其中,60岁以上的自杀案例154起,比前年多26%,也是1991年以来的新高。此外,心理卫生学院的调查显示,约13%的调查对象反映,他们在去年5月至6月间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而院方的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去年接获的来电人数则比2019年多出五成。
不久前,立化中学发生学生砍人命案,震惊全国。教育部长陈振声过后在国会上表示,孩子们现在面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多重压力,冠病疫情可能加剧他们的焦虑。因此,我国须打造一个具关爱与温暖文化的民间社会安全网,让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青年,知道他们不必独自面对艰难的时期,更不会因此遭排挤。
实际上,需要帮助的人不仅是青年,也包括各阶层人士。除了制度架构,心理健康跨部门工作小组或许可深入探讨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居家学习以及职场的改变,如何影响国人在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此外,数码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固然加强了人们在虚拟世界的联系,但却也削弱了人与人之间在真实世界的接触。交往主体的疏离化,可导致焦虑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