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说:“虽然非银行金融机构持续增长,但预计对新加坡金融体系造成的系统性影响有限。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带来的风险变化。”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在过去一年增加了4%,在新加坡整体金融系统的占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20%。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新加坡的金融体系,预料不构成系统性风险。
同样的,大多数投资基金都有足够流动资产来应付大量赎回的冲击。由于投资组合的重叠程度不高,投资基金如果被抛售,也不会对新加坡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坚韧,带动新加坡保险业者的加权新保费(weighted new business premiums)增加,业者持有的资产也有所增长。
延伸阅读
场外(OTC)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也是可控的。金管局针对这个市场的拥挤交易(crowded trades)分析显示,大多数交易是在足够深和流动性较高的全球市场进行,从而限制了风险的外溢。
当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样投资某一只股票、投资主题或采用相同的策略,就会出现拥挤交易。今年8月发生的日元利差交易(yen carry trade)就是一个例子。
压力测试也显示,新加坡银行业有足够的资本和流动性,可抵御宏观金融压力带来的重大潜在下行风险。
银行业有能力应付宏观金融压力
在新加坡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企业盈利仍将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银行的信贷素质也将能维持在良好的水平。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三(11月27日)发布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指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增加,主要是由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所推动。
压力测试显示,如果受到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多重冲击,本地保险公司仍能够继续满足监管资本和流动资金的要求。
报告指出,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占比最高的是固定收益产品;投资基金大部份集中在股票。
金管局的调查发现,新加坡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私人信贷的曝险相对较小,也有管理措施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
另外,截至去年12月,新加坡私人信贷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加至550亿元,或占整个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的1%。
至于银行业,金管局指出,新加坡银行业有能力应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银行业的金融脆弱指数(FVI)偏低,它们的流动风险和债务到期风险都保持在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