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骁勇姿态过江,到现在黯然离场,龙光其实反映了许多过江龙发展商在本地的发展过程。

2017年5月,香港上市的中国发展商龙光地产(Logan Property)首次踏足本地楼市,跟房地产老手南山集团合作,以超过10亿元标价拿下女皇镇​史德林路(Stirling Road)的私宅地段。

根据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整理的资料,在发展商所发展的私宅单位总数中,中国发展商的占比从2017年的23%,一度下跌至冠病疫情时的3%,虽然过去两年回弹至20%左右,发展的私宅单位数量远不如2017年、2018年的高峰时期。

中国国内债务危机影响本地标地热情

高纬环球新加坡及东南亚研究部主管黄显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发展商占比大致与疫情前一样,保持在约19%的水平。但就单位数量而言,今年至今中国发展商预计发展单位数量为1320个,比五六年前的超过3400个,明显下降。”

不过,他估计,如今建筑和人力成本增加,中介费不断上涨,发展商盈利率已跌至双位数以下,中国发展商标地出价不再牛气冲天。

这不仅成为我国首个标价冲破10亿元的纯住宅项目,更标志着外资发展商,特别是中国发展商,犹如过江猛龙抢占本地私宅市场的时代来临。

中资倾向合资标地以控制风险

例如去年9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公司Forsea Residence与速美集团(Soilbuild Group)和联合工程子公司UED Alpha合组财团,以相当于尺价1108元的价格标得伦多中路地段,标价比出价第二高的凯德发展(CapitaLand Development)只高出了3.7%。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受访时则说,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债务危机,导致恒大碧桂园等大型发展商拖欠债务,同时切断一些流入新加坡的投资。“这使得一些中国发展商在竞标本地政府售地和集体出售项目时,变得不那么积极,特别是在中国国内有大量投资的发展商。”

谈及外资发展商下来标地情况,谢岫君认为,除非是具强大增长潜能的优越地段,否则他们将和本地发展商一样,竞标地段时会更加谨慎和节制。

然而,六年后的今天,当这两幅地段已发展成尚景苑(Stirling Residences)和悦湖苑(The Florence Residences)时,龙光却已准备退出本地楼市。

新私宅单位两成来自中国发展商 今年仅1320个明显下降

程天富说,发展商标地可能出现两极化情况,实力较强大者会继续积极标地,另一些相对不积极,或是与其他发展商联手标地,或是干脆退出本地楼市,把业务重心转向其他领域或地区。

五六年前,这些“过江龙”发展商来势汹汹,参与本地土地竞标和集体出售活动,不惜砸重金取地,并一再刷新地价纪录。五六年后的今天,面对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多轮降温措施影响,他们却似乎沉寂下来,大手笔竞标地段不复再现。

另外在去年1月,中建地产(CSC Land)联手远东机构旗下的Far East Civil Engineering、积水住宅(Sekisui House)和史丹福置地(Stamford Land)竞标惹兰登布树(Jalan Tembusu)地段,出价比最高的城市发展(CDL)低了11.7%。

程天富在2019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根据2009年至2018年的政府售地计划和集体出售数据,在地皮属性和区位特征等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中国发展商购买土地的溢价比本地发展商高出12.5%。

延伸阅读

《联合早报》就这事询问龙光地产,但未得到答复。

有消息人士告诉《联合早报》,龙光近年在本地没有太大动静,如今在中国又陷入财务漩涡,预料会撤离新加坡。

在取得史德林路地段后,龙光地产同年10月又以6亿2900万元价格买下集体出售项目Florence Regency,进一步在本地楼市大展拳脚。

龙光集团去年3月曝出流动性危机,随后8月正式宣告美元债违约,开启总额约62亿美元境外债整体重组的谈判。

仲量联行(JLL)私宅市场研究部主管 (新加坡)谢岫君同意说,鉴于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以及多轮降温措施发挥效应,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商在竞标策略上,现在普遍表现得更加谨慎。

买地溢价曾高出12.5% 中国发展商如今趋谨慎

他指出,政府过去几年推出的降温措施,令集售市场遭受重击。加上疫情时期的土地供应不足,以及今年以来利率高涨,都严重影响中国发展商的买地活动,使他们保持观望态度。

他认为,中国发展商买地活动锐减,与近几个季度利率上升和连续的降温措施,导致本地整体土地交易活动下降是一致的。

此外,随着发展项目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中国发展商更倾向于组建合资企业标地,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