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暴发的银行危机,以及瑞士银行集团(UBS Group)与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合并,都使得投资者对银行股的看法变得谨慎。即便银行今年第一季的业绩仍然强劲,银行股表现逊于海峡时报指数的情况进一步在5月扩大。

本地银行股在2023年开年时表现良好,不过3月时回吐所有的增幅,并陷入负回报率。

另一方面,银行业的收费收入因为财富管理和贷款相关的收入受到冲击,今年稍后复苏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此外,虽然银行的净资金流入强劲,但由于市道不理想而无法配置这些新资金。不过,报告说,一旦资本市场苏醒,银行的收费收入将有转机。

兴业银行预测,银行业今年的贷款同比增长3.7%,但具下行风险。房屋贷款仍然坚挺,但在新一轮降温措施宣布后,新增贷款下滑的影响只会在一年后显现。

贷款业务增长虽迟缓 银行净利息收入今年料仍会上升

另外,辉立证券研究在“新加坡每月银行”报告中,给予银行股“加磅”的评级。它对本地三大银行保持正面的看法,因为银行的股息收益率达5.7%,并且资本比率(capital ratios)过剩,银行朝更高ROE的目标推进,股息有上升空间。

报告指出,目前银行业12个月的远期市账率(P/BV)是一倍,处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12.7%的股本回报率(ROE),估值并不高,但认为投资者短期内会回避银行股。因为我国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两大经济动力引擎在最近几季因为外部前景疲弱而熄火,投资者担忧这两个领域在近期维持萎靡不振,商业情绪转弱对信贷需求会明显下降;此外,银行净利息收益率(NIM)的优势也逐渐转小。

近期一连串令人失望的宏观经济数据,提高了全球经济活动在下半年放缓的预期,本地银行业的展望下滑。 

延伸阅读

本地三大银行股中,兴业银行只给大华银行买入评级,目标价是32.30元,因为大华银行在大中华市场的曝险较小。星展银行和华侨银行的评级都为中立。依据兴业银行的定义,中立评级指的是股价在未来12个月有机会下跌10%左右。

新加坡兴业银行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把本地银行业的评级从“加磅”(overweight)下调至中立。

虽然贷款业务的增长迟缓,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预计今年仍会上升22%。多数银行认为NIM已经在今年第一季见顶,第三季和第四季预期会依次收窄,不过增长减幅不大,因为从来往户头转到定期存款的情况有所放缓,美国恢复加息也提供了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