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政府推出多个经济援助配套扶持企业,但不少企业因经济活动停摆而持续烧钱。以新航为例,即使它的航班服务削减96%,但它每个月的固定开支是正常营运的30%至35%。分析师估计,这相当于每个月的现金耗损高达4.6亿元。
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可能导致一些企业一蹶不振,难以翻身。在疫情期间,政府的经济援助配套扶持企业而掩盖了疫情的潜在破坏力。当阻断措施以及经济援助配套撤除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或许才全面显现。
市场拾遗
比较过去企业所受冲击
这回或许真的不一样
然而,这次席卷全球的冠病疫情以及封城锁国的措施,前所未有。全球经济受到供应中断以及需求疲软的双重冲击,经济复苏的可见度非常低。企业这次受到的冲击,或许与过去的危机真的不一样。
相反的,新加坡交易所的资料显示,机构投资者最近几个月在本地股市卖出的股票比买进的多。在2月份,这些大户净卖出的股票达4.08亿元;在3月份是19.4亿元,而在4月份则达7.5亿元。在5月份的首两个星期,机构投资者净卖出股票总额11.28亿元。他们抛售蓝筹股,尤其是三大本地银行股。
股市跌久必升,但在疫情冲击下,个别股票的表现不一定遵循这个规律。
在资金普遍吃紧的情况下,更多企业将步新航的后尘向股东集资,从而摊薄股东的权益,并对股价构成下行压力。
辉立证券行指出,最受散户投资者青睐的是蓝筹股,包括银行股、航空股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而交易所挂牌基金尤其受欢迎。
从2003年沙斯的经验来看,散户投资者的看法不无根据。当年,海峡时报指数在开年后的14天上涨5%,在3月1日新加坡发现第一起可疑病例后,股价从高位下跌15%。过后,海指在九个月内从低位反弹48%。
上星期,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鲍威尔表示,目前经济非常低迷,美国的复苏前景面临“全新高度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中国打破数十年的惯例,首次不制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此外,疫情期间普遍使用的视像会议,是否会在疫情后减低商务旅行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冲击航空业?居家办公以及网上交易若成为新常态,是否会降低办公楼面以及商场的需求,从而影响Reits的租用率以及交通业?
有股票经纪反映,散户投资者认为他们比机构投资者有更强的持守能力,因此买进蓝筹股当长期投资与收取股息。基于“这一次还是一样”的心理,散户投资者相信,在疫情后蓝筹股将强力反弹,“如果不是今年底,就是明年,顶多给它到后年”,只要持守就有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在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可能蜕变成为偿债能力风险(solvency risk)。即使政府的拯救配套纾缓了资金周转的问题,但如果需求提不上来,还是会有很多企业因偿债压力而倒闭。
因经济活动停摆
不少企业持续烧钱
在本地股市,不少上市公司为了保留现金,削减或冻结股息派发。这包括向来被视为高息股的蓝筹股以及Reits。此外,新航最近发行附加股与债券筹集88亿元的巨额资金,反映了疫情下企业面对的流动性以及偿债压力。
同样的,冠病疫情导致股市剧烈波动,吸引了许多散户投资者进场吸购股票。本地股票行反映,在今年第一季度,开设新户头或重启户头的散户投资者人数激增。不少散户投资者认为,股市跌久必升,每一次都是一样,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美国经济学者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与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当投资者以及政策决定者沉浸在金融泡沫时,都相信泡沫不会如以往一样导致金融危机。他们以反讽的书名《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指出,800年来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都有惊人相似之处,每一次都是同样的过程与结局。
此外,企业债务重组的事件也可能更为频繁。上个星期,天然煤矿集团(Geo Energy)向债券持有人献议,以430美元赎回每1000美元本金的债券。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公司以超过一半的折扣价赎回债券,属于“债务压力下的债券转换”(distressed exchange offer)。穆迪则表示,以大幅度折扣价赎回债券属于它定义下的违约事件。
另一方面,疫情加速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业与消闲方式,对许多历史悠久的企业带来结构性的挑战。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线上教学以及线上外卖服务推动数码科技的更广泛使用。此外,疫情期间的社交距离措施,也冲击了航空、旅游以及零售业。这些改变是否会在疫情后成为新常态,对企业以及股市投资都有重大的意义。
以航空业为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研究显示,在飞机上采取社交距离措施如让中间座位空置,将导致航班最高的载客率跌至62%,机票价格将因此上涨43%至54%。它指出,疫情对航空旅行的影响将持续多年,估计客运量要到2023年,才有望超过2019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