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住员工的饭碗,还须从源头下手——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追加预算案此次针对企业的现金流、成本及信贷问题,推出一系列措施。相比之前的预算案措施,这次措施的效果更直接、范围也扩大。例如把企业和自雇人士缴所得税的期限延后三个月,能马上减轻企业和自雇人士的现金流短缺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配套也关注到自雇人士和自由业者,并为他们提供各种现金补贴。随着零工经济崛起,自雇人士已逐渐成为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工作本质具灵活性,也意味着缺乏稳定性,在经济下滑时,他们更需要援助。

当冠病疫情结束后,全球经济格局预计将出现巨大变化。我们看到一些端倪,例如全球供应链转变、航空业可能大洗牌、居家办公和视频会议的崛起、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水涨船高等。

这或许反映了当前冠病疫情的冲击,比起当年所谓的“前所未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来得更严峻,预料接下来的经济展望会是非常不乐观。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言:“我们面临的风暴才刚开始,大家已经觉得是大风大雨,而下来很可能还有更大风雨,更大的未知数。”

预算案有如派红包

此前,经济师预测,这个经济援助配套的规模介于140亿元和250亿元,政府的出手显得不同凡响,比起经济师的预估阔气许多。即便在2009财政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政府首次动用国家储备金,推出的振兴配套总值205亿元,款额仅相当于GDP的8.2%。

冠病疫情固然对许多企业构成重创,但有些企业至今仍未受到严重打击。这些企业可能觉得他们“赚到”了。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员工更是企业最重要资源。政府此举或许不能摆脱经济下滑,但有助减少失业率激增,避免经济出现更急剧的下滑,进而构成更持久的经济损害。

我们倾力应对疫情的冲击无可厚非,我们也要看得更远,须及时把握危机中产生的重要契机。正当新世界的格局正在酝酿成形之际,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来接住和面对今后的挑战和机遇?

整体而言,此次援助配套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保工作、保企业、保未来”,在保住国人工作的方面尤其显著。政府准备动用的170亿元国家储备金中,近140亿元是用在资助加强版雇佣补贴计划。

不少人认为,新加坡政府是“守财奴”。大家明白国家很有钱,钱都是由历届政府领导和上一代人辛辛苦苦所积攒累积。可是,当大家被生活费压得喘不过气时,内心又难免嘀咕政府,为何不掏出一些钱来与民共享财富。这一次,政府为应对冠病疫情冲击,在我国经济可能陷入萎缩之际,迅速和有力的作出回应,凸显政府以审慎态度为国家守财的重要——若没有未雨绸缪累积雄厚储蓄,又如何在必要时大方出手洒下及时雨?

在关注当前疫情的危机时,我们必须放眼未来。王瑞杰在追加预算案中花了不少时间阐述我国应如何为危机后的复苏做好准备,并提醒国人应提升技能以加强企业韧性。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在过去的​​星期四公布追加财政预算案将拨出480亿元,加上上个月预算案中的64亿元,我国推出了总值近550亿元援助配套,对抗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这个配套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1%。

雨天过后未必天晴,若我们只想应付雨天的需求,雨后出现的或许是更灰蒙的阴天。

新加坡航空公司是遭受疫情重创的企业之一。新航受疫情影响,有高达96%的航班被取消,仅剩几架飞机继续运作。可是在疫情肆虐之前,新航已经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竞争力下滑的问题,即便冠病没有来袭,它也必须大刀阔斧进行转型。

在许多企业和个人眼中,预算案等同于政府派红包。每当预算案公布后,他们都会点算“红包”有多少。此次追加预算案是政府前所未有、也最慷慨的一次,它提供的援助范围广泛,可分到不少好处。

非常时期,政府的出手显然果断和有魄力。

失业率增有损经济

若要对追加预算案提出不足之处,可能是这次的房地产税回扣虽增至100%,但直接受惠的仍是商业房地产的业主,租户最终能受惠多少,还是得看业主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业主是否体恤租户的困境,最终会把回扣全数转让给租户?

就像2009年政府推出振兴经济配套后,虽然隔年我国经济增长猛涨14.7%,但之后企业的生产力并没有大幅提升,大家似乎更热衷于炒股和炒楼。

平心而论,这次的追加预算案不是一个普通的预算案,也不仅是一个应对经济衰退的经济刺激预算案,它更是一个为冠病后的世界做好准备的重大配套。

面对冠病疫情冲击,不少企业暴露了在运营和资金管控方面的缺陷,例如员工的供应过于依赖数个国家、材料来源缺乏多元性、企业缺乏周详和长远的规划等。有些企业暂停营业数天,就已呼喊公司没钱要破产,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做生意,难免让人对企业能否永续感到怀疑。

追加预算案不是一个普通的预算案,也不仅仅是一个应对经济衰退的经济刺激预算案,它还是一个为冠病后的世界做好准备的重大配套。

社会也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政府此次出手太大方,因为除了娱乐场所关闭、一些出入境和聚会活动受到限制之外,大家还是照常生活,因此不解政府为何动用数百亿元帮国人和企业一把,而多年来在社会保障和家庭关怀需求方面却不见政府提供如此强而有力的援助?

我们总是相信政府不会见死不救,如果企业需要帮助,政府必定抛出救生圈。可是,任何经济配套都只能达到扶持短期经济作用,长期而言,企业仍须尽快自力救济,自力更生实现可持续性的增长。政府提供的经济配套如果让企业在昏昏沉沉中撑过危机,它有可能为下一轮的危机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