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总创优应考虑保留多数股权的交易,或是寻求和本地企业合作,亦或好好地评估自身的现状以制定发展计划。
过去几年的通货膨胀高企,加上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紧缩,意味医疗费用会继续攀升。过度医疗向来是个问题,它是造成医疗保险费用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
最便宜的保险,涵盖的范围如何?索赔的过程体验度怎样?难以断言最便宜的保险就是最好的。
其实说到社会承诺,每一家保险公司都不该从纯盈利的角度出发经营。全球保险协会日内瓦协会 (The Geneva Association)就曾指出,保险通过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财务安全和降低风险,在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延伸阅读
所有保险公司都不该 从纯盈利角度出发
或许是因为刚踏入职场就经历全球金融风暴,目睹当时全球最大保险企业美国国际集团(AIG)差点崩盘,本地投保人排长龙退保,我对新加坡品牌的保险公司更多一份信任,相信本土品牌的重要性,希望英康这个品牌能继续发扬光大。
要求英康坚持社会承诺的说法很容易,更重要的是这如何达成?
不论如何,更关键的问题是,英康要如何加强竞争力?
根据英康提供的信息,过去10年它在人寿保险的市场份额下滑到低于10%。我不是保险业专家,不了解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产品。从普通消费者角度,我想知道英康为什么失去市场份额?是产品设计和品种不够?还是销售渠道有限?
德国金融公司安联(Allianz)虽说考虑修改收购交易的结构,但即便安联决定继续收购,提出的价格必定会降低。这是因为原本的收购价格考虑到在未来三年把18亿5000万元的资本退还给英康的股东,也就是至少9亿2500万元会分给安联。不考虑其他因素成本,这项收购的实际价格大约为11亿7500万元,几乎低了44%。
寻究责任固然有必要,不过在市场等待答案时,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是,英康应该重审自己的定位和战略。
除去星展,华侨银行已有子公司大东方控股(Great Eastern);大华银行的合作伙伴是保诚保险(Prudential),大华也在区域拥有银行业务,无怪乎是与跨国保险公司合作。
英康如何增强竞争力?
有人觉得安联和英康故意隐瞒或淡化资金削减计划,也有人觉得或许它们根本就没料到这会在舆论掀起巨浪,因为从商业角度出发,削减资金是优化资本的正常途径之一。
本地保险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保险尤其是寿险产品是靠“卖”的,主动买保险的人是少数。根据寿险协会的数据,三大销售渠道包括:只销售有关保险公司产品的经纪、银行保险,和财务顾问(包括保险公司自家设立的财务顾问子公司),分别占30%左右。
不少人都认为,英康为低收入人士提供可负担的保险。但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其实没有数据显示英康的保险计划是最便宜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计划的价格便宜不便宜是一码事。保险产品是出了名的复杂,随着行业发展,业者愈发避免在价格上直接竞争,而是加大各自产品差异化,让消费者难以比较。
如今公众和市场对安联的印象已大打折扣,安联再提出献议的可能性,以及市场态度能否转变,还是一大疑问。当然安联是一家德国公司,它或许不了解本地的情况和英康在新加坡人心目中的角色。对于英康和职总创优来说,却不应该忽视这些要素。
英康此前透露,它在几次招标活动中提出非常具竞争力的标价,仍失去多个主要合约,如银行保险销售渠道、家属保障计划(Dependants’ Protection Scheme),以及一家大型公共机构的集团保险合约。
英康如何增强竞争力?
从头至尾,收购案最大的争论点就是,英康还能保持它的社会承诺吗?
大家的下一个问题估计是,英康还卖吗?
安联收购英康保险计划被政府喊停后,舆论多数关注为何收购案突然杀出“资金削减”一事,讨论究竟哪个环节出问题,到底谁知谁不知,谁应该知道谁不该知道。
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是否可负担,并不是喊个社会责任口号就能做到的。与很多其他领域相似,规模效益和生产力效率等,都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
宣布后连续几天有市场人士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质疑,过了整整一星期,英康的股东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NTUC Enterprise)才举行记者会并发布声明,回应市场的疑问。
赚取盈利和对保户承诺的利益冲突,从行业诞生来就存在。其实,不论哪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利益冲突。
据了解,上述银行是星展银行,它最终选择了与宏利保险(Manulife)合作,一大原因是英康只有新加坡业务,无法为星展海外市场提供产品。另一家本地保险业者Singlife去年起受委任为国防部和内政部指定保险公司。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消费者协会、新加坡人寿保险协会推出的compareFirst保险比较网站,做了几个简单的搜索,不论是定期寿险(term insurance)还是终身寿险(whole life insurance),英康的计划都不是最便宜的。
英康与渣打银行和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合资设立的数码银行优信银行(Trust Bank)合作,后者预计可以在今年底成为按客户人数计算我国第四大零售银行。但本地人买寿险可能仍希望与人、而不是一个手机应用打交道,优信作为纯数码银行,并没有专人销售保险。
为了短期的销售目标卖保险,能否在长期范围兑现保险承诺?尤其是当整个人口结构和投资环境不断变化时,更应当正视这点。
从媒体角度看,这场收购从一开始就缺乏良好的沟通。安联7月17日宣布这项收购时,仅仅发出两页的新闻稿,都没举行记者会或是所谓的吹风会,让媒体了解更多背景和提问。
寻究责任固然有必要,不过在市场等待答案的同时,或许更重要的是,英康应该重审自己的定位和战略,探讨如何提高竞争力。从头至尾,收购案最大的争论点就是,英康还能保持它的社会承诺吗?
期间,安联也并未积极与新加坡媒体沟通,最初只把沟通的焦点放在面向商业和专业人士的媒体,可以看出安联没料到这项收购引发的社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