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想发展路线的讨论,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底子很薄,选择“贸工技”路线有不得已之处,而“贸工技”路线的弊端在当前特殊的外部环境下日渐凸显。特别是中美矛盾升级以来,中国深感在芯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痛楚,对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需求有了前所未有的迫切性。联想走过的路线与中国制造的发展高度吻合,而联想如今面对的困境,相信也是中国制造需要突破的困局。

和另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华为相比,联想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更是相形见绌,华为在2018年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占了当年收入的14.1%、15.3%和15.9%。

但从占比看,过去三个财年,联想投入研发的金额都在营收的3%左右徘徊。而去年年报数据显示,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的中位数为9%。

联想要登陆科创板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对联想的科技属性不够硬的质疑声便不绝于耳。

中国国庆长假过后,联想集团折戟A股科创板的消息,成为资本市场最热的话题,有“中国企业家教父”之称的柳传志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9年设立的科创板,旨在为那些符合中国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夭折,说明联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受到的官方认可度已大折扣,曾经风光无限的联想,不再是官方最希望支持的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企业。

联想寻求上市的动作非常低调,之前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路演、造势。按计划,此次上市联想准备融资100亿元(人民币,下同,21亿新元),这本将成为中国科创板设立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两天后,该企业发布公告解释:“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同时,审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公司决定撤回申请。”

联想在199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场“柳倪之争”。当时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走“贸工技”路线,也就是把做贸易放在优先位置,其次是加工生产,末位才是技术研发。而时任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则主张以技术为主,主攻发展芯片,也就是走“技工贸”路线。最终倪光南在这场争斗中出局,联想走上柳传志设定的“贸工技”道路。

这个解释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而关于联想匆忙终止上市的真正原因,业界众说纷纭,最普遍的猜测是这家曾经的明星科技企业,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

“柳倪之争”当时被视为“市场派”和“技术派”的一场决斗。当年很多选择优先做贸易开拓市场的企业,也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功。联想在确立“贸工技”路线后,快速拓展个人电脑市场,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私营企业。联想在2005年收购美国企业IBM个人电脑业务,一度被视为“民族之光”。不过,联想近年来因创新乏力,在发展上后劲不足,不仅被新崛起的科技企业甩在了后头,甚至还被质疑,够不够资格做一家科技企业。

据中国媒体报道,联想每年投入到研发的金额超过百亿元,从绝对金额上看并不小,比目前已在科创板上市和已申请挂牌的企业研发投入都来得高。

不过,从9月30日被受理,到10月8日撤回申请,去掉期间的长假,仅过了一个工作日,联想回A股的上市计划就戛然而止。

联想这次陷入的是非争议,也再度引发人们对联想这些年来所走的发展路线的反思。

联想控股昨天透过媒体回应称,网传柳传志退休后领取亿元薪酬的消息“严重失实”,并强调柳传志自2020年起已不再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可网民哪肯罢休,早就认定了柳传志是“先富更富”。有人也重提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所担任总裁的滴滴出行,三个月前被官方下架调查的事,对父女俩又进行了一轮批判。

上市不成,却拔出萝卜带出泥,这几天围绕联想的舆论持续发酵。联想各大高管的巨额薪酬遭到网民口诛笔伐,卸下联想董事长职务已近两年的柳传志还被曝光,退休后领着近亿元薪酬。在共同富裕被提上日程、科技企业风评下滑、社会仇富情绪升温下,一名科技企业退休高管薪酬近亿元,显得格外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