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中心区域规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地区性国际规划,产生了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如今这个集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相融合的浦东新区摩天建筑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美国SOM公司设计的宝塔外形的金茂大厦、法国著名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状似鲲鹏展翅的浦东国际机场和白玉兰形状的东方艺术中心、日本投资设计的环球金融中心、美国设计的呈螺旋波浪形状的上海科技馆、德国人按中方提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理念设计的国际会展中心,处处展现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2万户,以50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其中,外高桥集聚了跨国公司营运中心2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3家,亚太运营商企业42家;外高桥保税区全年进出口贸易量,从2010年560亿元到2017年9220.1亿元,七年涨了16.4倍,形成了国际贸易、加工制造、现代物流和仓储四大产业。
特辑
(作者是中国报道杂志社记者)
“上海将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效应,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创新消费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建一批国际消费品展示交易平台,加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
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在这里诞生,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在这里成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这里鸣锣,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这里试水,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在这里上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浦东自开发开放之初,便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并很大程度地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然而28年前,这里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和瓦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上海市民对浦东最直观的注脚,很多人宁肯蜗居浦西也不愿意到浦东生活。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由此浦东开发开放从上海地方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历程。不论是东部沿海省份,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都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面貌一新。本期“聚焦中国”,我们将带读者走进中国东部的上海、中部的长沙,以及西部的成都,了解这三座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轨迹,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以前总跟浦东的同事讲,我们要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的开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上海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时任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说:“我们的规划,包括功能规划和形态规划都要达到足够高的国际水平,在吸收世界资金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吸收世界的经济智慧。”
28年来,浦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0亿元,增长160倍;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增长了394倍。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浦东新区不断对接国际,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2016年4月,上海自贸区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116项改革任务成效明显,降低了准入门槛,释放了市场活力。
2018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新平台。作为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进博会展示了上海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
本文内容由中国报道杂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