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近年量变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劳动力仍然向外寻找更好福祉的同时,中国资本也积极向外扩张。当代许多中国人走出去,与过去被卖猪仔或一卷草席下南洋有很大的不同了。

对于涉及那些投资的企业来说,它们自然也需要面对更大的政治风险。

人民币存量过多;美元的国际货币特性迄今仍优于人民币;而长年外汇管制一旦松绑后,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会大于人民币。不管人们是否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货币存量过高等正是经济基本面的一个方面。

近年中国由于资产价格飙升,私人部门的对外投资甚至还非常积极。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分散风险是降低整体风险的一种方式。

中国资本向外扩张根本的原因是商品出口持续强劲,外汇经常账的盈余或迟或早总需要资本账的流出来对冲。因此,中国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外汇资源又相对集中,它甚至还可以向比他富裕的发达经济体进行有规模的投资。

中国政府不久前对中资海外收购活动作出了一些规范,更严肃的问题却是一些活跃的中资海外收购活动,发生在某些资产市场已经维持了多年的牛市,使相关投资的风险明显增加。

因而可以预期,要实现人民币真正的国际化,仍需时经年。

资本向外扩张给中国经济的第一个考验,便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而如果不进行资本项下的管制,人民币汇率就不能维持在眼下的水平。

高储蓄率和宽松的货币环境令国内游资充裕;产能过剩、国内有剩余劳动力、生产设备有进一步增加产出的空间等,都使得外向型的中国经济从原来的商品出口,需要发展一个商品出口和资本输出同时兼备的经济模式。

现在早已经不是“阿公下南洋”的时代了。用现代的术语来说,“阿公下南洋”是中国在過去不同时期对外输出劳动力的普遍性案例。在19和20世纪,阿公之所以下南洋谋生,往往是由于外族入侵、国内战乱或动荡,经济萎缩,投资减少,因而国内的工作机会少,需要到邻国谋生。

现在已经不再是冷战时期,但中国与某邻国军队近来却在边境地区发生对峙。另一个问题却又摆在中国人的面前,究竟你希望自己的邻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政府鼓励符合政策目标的对外投资,为中国资本外扩拉开了序幕,市场力量也让中国资本外流。事实上,现在向外扩张的中资包括了国企,也有来自私人部门的经济实体。

因此,易见的现象是: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高于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价格,干预下的市场价格又高于真正的市场汇价。而这种现象并非好事。

中国聚焦

作者是资深香港评论员

“一带一路”是雄心勃勃的计划,也是中国实现其经济目标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一带一路”以发展经济为纲;不依靠军事力量打开市场,使那个计划有别于历史上某些强权的对外扩张方式。

资本走出去的另一个考验,是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的盈利能力。

但如果那些国家吸引了外资,却又从事不利于资本输出国国家利益的事情,盲目的对外投资就可能有悖于资本输出国的利益。

当代国家都希望能吸收外来投资,借此繁荣经济;在许多情况下,甚至可以减少一些政府的财政支出。

为什么中国资本需要向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