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言人告诉《联合早报》,当局将继续根据人口结构、医疗需求和医院工作量,调整医生培训和分配计划,以应对种种变化和新需求。
竹脚妇幼医院妇产科系主席陈学崐教授(60岁)受访时强调,妇产科仍是个重要且热门的专科。“高危妊娠和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妇产科医生在管理妇科癌症、更年期健康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增加。”
延伸阅读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变化也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与妇产科形成强烈对比。例如,急诊科医生的占比从2000年的1%,增至2023年的4%,是增幅最大的专科。
2000年,本地有225名妇产科医生,占专科医生总数的12%;2023年,妇产科医生的人数虽然增至375人,但占比降至5%,即24年间锐减七个百分点,是降幅最大的专科。这一趋势与我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有关。2023年,我国的生育率降至历史新低的0.97。
“我们也会同公立医院和培训单位一起商量,决定每年的家庭医生、医院临床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名额,以满足新加坡人的长期医疗需求。”
不过,专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妇产科的重要性减弱了。
卫生部受询时解释,这一趋势主要与新医院的建设有关。过去10年,我国新增了兀兰医疗园、黄廷方综合医院和盛港综合医院,这些新设施一般都设有急诊部,对急诊科医生的需求随之显著增加。
卫生部说,年长者往往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更全面的医疗服务。老年医学科、内科和康复科的医生能为复杂的病情提供综合护理,因此,培养具备广泛技能的医生已成为政府规划医疗人力的重点之一。
《联合早报》整理和分析了新加坡医药理事会从2000年至2023年发表的年度报告数据,发现相较于其他34个专科,妇产科医生的占比下降非常明显。医理会数据涵盖公立和私人医疗机构。
竹脚妇幼医院生育医药部门副顾问医生王琬萱(37岁)也说,就医学生的选择而言,妇产科的吸引力依然强劲。“我在医学院时,妇产科是竞争最激烈的专科之一。我那一届有大约250名医学生,包括我在内共有九个人选择了妇产科。”
过去20多年间,在本地专科医生当中,妇产科医生的比率降幅最大,急诊科和老年医学科医生的占比则显著上升;这反映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医疗人力分布的影响深远。
人口结构变化带动其他专科发展
由于新加坡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年医学科在本地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大。2000年,老年医学科医生只有17人,占专科医生的0.93%;2023年,这组医生增加到169人,占比升至2.41%,人数增长了近九倍,比率增幅也排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