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更多中国企业和个人越过半个地球,到这个市场庞大但环境纷杂的地区寻找新天地。《联合早报》记者走入拉美大国巴西,以“中国印记在巴西”系列特稿,从第一视角看中国在拉美的发展足迹。本期特稿聚焦巴西圣保罗市的25街和布拉斯商区。这两个蓬勃的商区是许多中国移民打拼的起步点,也是暗流涌动的地方。面对各种防不胜防的危机,他们凭着灵活应变的能力突围求存,不放弃寻找一条通往更好生活的道路。
在这里,巴西警方或税务员查抄中国人店铺的情况屡见不鲜。一名潘姓眼镜店店主说:“几年一次吧,他们一来就把冒牌货全没收了。这么一抄,至少亏个几万元雷亚尔(雷亚尔为巴西官方货币,1雷亚尔约0.22新元)。”
对经营眼镜店的潘姓店主而言,她从未想过通过做生意致富,追求的只是相对自由的生活。“我们和普通中国人的工资差不多,每个月也就换算八九千元人民币(约1489至1675新元)。只不过在这里开店比较自由,不用看别人脸色。”
上一秒富裕下一秒破产 官员贪腐商家无奈
除了从事零售和批发,在巴西的中国人还活跃于其他行业,尤其近年来中巴两国在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深化合作,促使更多中国大企业到当地寻找商机。
这些焦虑背后有充分的理据:巴西公共安全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圣保罗州在2023年记录了15万8150起抢劫案和13万7891起手机盗窃案。换言之,这里平均每1分46秒就发生一起手机盗窃或抢劫案。
布拉斯以早市为主,商家的日子也过得不轻松。来巴西六年的蔡姓服装店店主透露,自己和妻子每天凌晨两时30分起床,一个小时后摸黑开店做早市批发生意,下午收摊,晚上七八时就得睡觉,“到现在都还没适应”。
游走灰色地带 移民无合法身份处境
其次,由于巴西的商业环境本身就存在灰色地带,许多华商不得不在法律边缘游走,甚至为求突围而涉及违法行为。
面对各种商业和治安风险,巴西华人无法改变复杂的现实环境,只能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寻找生存之道。
25岁的眼镜店店主鲁欢则期许走出中国人圈子,在日趋饱和的市场开辟自己的一条路。
说25街是“天堂”,是因为这里为资源匮乏的移民提供翻身的机会,甚至让他们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包括王扬这样的偷渡客。
延伸阅读
“这里是移民的天堂……却也是地狱。” 20多年前偷渡到巴西、如今在商店当助手的王扬(化名)如此向《联合早报》记者形容在25街的经历。
王扬当年因为听说几个到巴西打拼的亲戚“混得好”,花了1万美元(按照当年汇率约1万7900新元)打点蛇头,买通了法国机场职员,从中国经由法国偷渡到巴西,抵达后就是到25街当起走街串户的“提包客”。
服装店店员邹王军说:“中国强大了,巴西人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样了。我们的社会地位慢慢在变高。巴西人现在看你是中国人,就觉得你是有钱人。”
前述巴西华人社团领袖说:“我们说巴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这里提供的机会相比,那些都不算什么。做生意本来就有赚有亏,只要及时调整,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华人在巴西,只要努力干活,都还是能够过上小康生活。”
鲁欢透露,一些中国商人为了谋求更多盈利,选择通过巴西周边国家走私商品,避开正式报关缴税。“这样货才能以低价出售,否则根本卖不掉。”
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市中心的25街商区,是个给人强烈感官冲击的地方:破旧的建筑漆满涂鸦,散发颓废的艺术感;街上垃圾满地狼藉,空气中透出混杂气味;街头摊贩和流浪汉席地而坐,叫嚷声此起彼伏;各处还有警察站岗,四周弥漫一股生机勃勃却也风险四伏的气息。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政策逐渐松绑,像王扬这样通过非法途径远赴巴西的偷渡客不在少数。2009年,对移民采取开放政策的巴西政府实行大赦,让许多偷渡客获得合法居留身份;一些人则在巴西成家后获得永久居留权,落地生根。
从鱼龙混杂的街头走入沿街商铺,一张张熟悉的华人面孔渐入眼帘。他们口操流利的葡萄牙语,向巴西民众殷切地推销服饰、包包、手机配件等中国进口的廉价小商品。
在父母的资助下,她和伙伴投下30万元雷亚尔(约6万6640新元),在一家治安相对较好的商场租店,售卖化妆品和日用品。虽然线下零售业务不俗,但她不满足于售卖小商品,为自己设下的目标是超越在同个商区卖玩具的父母。
在他看来,如果不这么做,就走不出巴西的中国圈。“现在信息太发达,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就能学到很多;不像早期的移民没有智能手机,只能和巴西人融为一体。”
鲁欢感慨道:“现在更难了。巴西的创业机会跟以前不一样了,也变得很卷,因为有很多中国人。”
服装店店员邹王军则指巴西官员贪污腐败,让商家无可奈何。“连海关也是黑的,要收钱的。有时海关卡你,十几个柜子没了,自己就会亏死,一下子还有钱,接着就破产了。”
对于中国和巴西之间的高层交流,25街和布拉斯区的商家时有听闻。他们虽然无法具体说出“一带一路”倡议或中巴去年庆祝建交50周年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却能隐约感受到,中国在巴西的影响力正在增加,认为他们的生活应该会跟着变得更好。
当前中国就业难,安娜一份履历也没投,毕业后决定和志同道合的嫂子回巴西创业。“中国太卷了,人才很多。和中国人比起来,我的中文能力比较差,雇主干嘛选我?”
在25街生活的华人,没有放下戒心的一刻。有受访者用绳子将手机系在裤腰上、有人在拥挤的地方会自动脱下手表、还有无数人提醒记者在街上不要亮出手机,要用手机最好走进室内。
首先,电商的兴起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冲击,进口商如今可直接将商品卖给消费者,导致中间的分销商面临生存危机。
他坦承,自己的眼镜货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规避关税:从中国先运到巴拉圭,再雇人将货物走私到巴西,每趟走私费300美元(约409新元)。
巴西有约30万名华人华侨,25街是他们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数以千计的人在这里经营小店铺。对许多背景和条件一般的中国移民而言,这个喧哗又脏乱的商区,便是他们在巴西打拼的起点。
1月13日“中国印记在巴西”特稿:巴西独有的“广东角仔”
一名不愿具名的巴西华人社团领袖受访时指出,一般中国零售和批发商当下在巴西面临三大挑战。
在布拉斯商区经营化妆品店的安娜(24岁)是巴西出生的第二代华裔,四年前到中国念大学,今年7月毕业后选择回到巴西,与哥哥和嫂子在圣保罗开化妆品店。
随着25街的华商逐年增多,中国移民也逐渐聚集到圣保罗另一地区——布拉斯(Bras)。这里同样以小商品买卖为主,但卖冒牌货店家的比率较低,一般认为治安比25街好。
眼镜店店主鲁欢说,自己平日出行驾的是防弹车,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他解释,这是因为他几年前开车时曾被持枪劫匪拦下,试图抢劫他的财物。
在巴西生活了20年的饶姓服装店店主如此看待:“只要你勤快,不至于没饭吃,只是赚小钱和大钱的差别而已。虽然风险大,但一些人野心也大,那些想一夜暴富的,就会搏一把。”
或许因为如此,即使难逃手机被抢的命运、凌晨2时要起床赶市集、货物三不五时被没收,无数中国移民依然选择留在巴西耕耘,他们在危境中还是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
即使如今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5街仍被一些移民视为“淘金地”。
但25街也被视为“地狱”,赚头大风险也大。鲁欢说:“这边确实可以赚钱,但或许只是第一桶金。生意越做越大,肯定被巴西当局盯上,尤其当很多人做的都是冒牌或走私货等不正规生意。”
环境杂治安坏 靠智慧与勇气生存
三人酝酿的生意点子不少,包括参考中国直播带货模式、成立自己的品牌,以及设立网红经纪公司等。
日常作息辛苦还能承担,意外却让人措手不及。去年10月底,布拉斯一座华人商户聚集的商场,疑因有店主忘记关电器而引发严重火灾,商场烧得满目疮痍,400多家店铺被殃及,货物损失预计超过千万元雷亚尔,所幸无人身亡。
在圣保罗的生活充满风险和难关 ,但这个犯罪之都多年来依然吸引无数中国移民,究竟是为什么?
他忆述:“我们向批发商拿了货,就走在路上卖,货都是冒牌的。那段时间被太阳晒得很黑,有时还欠债,只好一路慢慢做,慢慢累积。”
再者,一些企业在中国运营,仅在巴西设海外仓库,借此模式游走灰色地带,避开缴税也不承担后续质保责任,这对正规经营的在地企业带来不公平竞争。
巴西各大华人协会之后纷纷伸出援手,包括给予金钱援助,但辛苦经营的生意毁于一旦,还是让这群华商悲愤不已。
巴西当局并没有取缔王扬,他的孩子后来在巴西出生后,政府还发放永久居留证给他。随着巴西外贸市场蓬勃发展,王扬后来开了一家小店,经营更稳定的生意,生活渐上正轨。
再来是摆正心态:勤奋和努力是基本,遇到挫折时则沉着应对。眼镜店的潘姓女店主在谈到货物不久前被巴西警察没收,埋怨了几句后,冷静地告诉记者:“没事,他们拿走,新货再摆上去就行了。”
中巴深化多领域合作 更多中企到巴西寻商机
他建立优势的方式是避免与中国人做生意或社交,而是把精力花在融入巴西社会,包括学葡萄牙语、参与巴西人的饭局,比一般外贸商更深入地开拓巴西本土市场。
中国移民早年曾有“巴西钱真好赚”一说,但如今他们已普遍意识到,要在这里大富大贵绝非易事。
经过多年努力,巴西的华人社群累积了财富和影响力,建立起紧密的商贸网络。加上中国国力崛起,年轻移民在巴西闯荡的路不再如前辈那般艰辛,他们也渴望突破小买卖的格局,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游走灰色地带的移民,处境更是难上加难。在布拉斯区另一商场经营杂货店的高姓店家直言:“他们可能连税都没报,或是没有合法身份,损失的货物肯定没投保,更没办法理直气壮去寻求援助。”
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对华友好,记者在圣保罗采访时,中国领导人也刚结束对巴西的国事访问。
其次,商家如果选择借助电商平台,须支付平台高额的佣金,但在巴西面临的业务风险仍由商家承担。
首先是对财富保持低调,时刻维持警惕,大家尤其对巴西执法系统普遍不信任,更须要想方设法保护自己。
华人实力渐崛起 年轻侨民求突围
眼镜店店主鲁欢(化名)说:“创业的起步阶段,很多中国人都卖冒牌货或漏税的走私货。如果你能提供好的价格和质量,生意很快就会做起来。”
但他深知,这样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尤其生意做得越大,被取缔的风险就越高。他为自己设下目标,接下来要在圣保罗开设自己的工厂,逐渐摆脱依赖走私的生意模式。
但她也深谙现实局限:“物流和电商方面,想做得像中国一样是很困难的。你看这里的治安,邮局车都会被抢,快递都可能被偷。”
比较“幸运”的只是手机被抢,严重的话,可能身上衣物都不保。一名店主转述朋友的经历说:“他有一次去钓鱼,全身穿着有牌子的衣服,结果被抢了,身上衣服都被扒光,只剩内裤。巴西人就是爱抢中国人。”
除了生意亏损,在圣保罗的华人普遍担心的是治安问题。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打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