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竞选中,拜登迸出“如果你不知道是支持我还是特朗普,那你就不是黑人”的惊人之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或许是上了年纪的原因,拜登在今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辞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表达不够连贯,时有停顿和错误,让沟通效果打了折扣。

组织能力指的是总统作为领袖,能否构建一支高效的治理团队,让成员做到良性竞争、相互配合,实现集思广益。

当然,理想的总统应囊括这六大特质,但现实中却很难面面俱到。若以优劣相较,拜登即便不能成为伟大的总统,至少也具备了做一位好总统的潜质,不过这一判断是否正确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在锁定民主党总统提名之后,拜登在选择副总统搭档时抛弃了感情因素的影响,仍确定哈里斯为最终人选,原因是相对于其他人,哈里斯身上没有多少供对手指摘的缺点,其少数族裔身份更是锦上添花。

然而美国高度极化的政治环境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对此拜登还是充满信心,他认为特朗普的崛起只是美国政治的一时错乱,美国社会的分裂和两党的激烈对立也不是常态。毕竟,在担任奥巴马副手期间,拜登曾与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合作甚多。

认知能力与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这一点有可能是拜登的软肋。拜登并不是常青藤名校出身,学业成绩也属一般,思想较为随性。在奥巴马政府的决策圈内,拜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经常夸夸其谈,不能切中要害。前国防部长盖茨在自传中写道:“过去40多年里,拜登在几乎所有重大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议题上都犯了错误。”好在拜登并非顽固不化,性格中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特点,多少弥补了认知能力上的不足。

情商主要指的是总统在作出理性选择和判断时,不受情绪变化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拜登还是值得称道的。在民主党内的初选过程中,卡玛拉·哈里斯曾就种族问题与拜登正面交锋,语言之犀利、批评之尖刻,让拜登颇为难堪。

拜登素有“话匣子”之称,说起话滔滔不绝,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让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不过言多必失,拜登自嘲是“漏嘴大王”(gaffe machine),曾因此吃过不少苦头。

美国政治学家弗雷德·格林斯坦(Fred I. Greenstein)基于自己的亲身观察与理性思考,提出好总统所应具备六大特质,即与公众有效沟通的能力、组织能力、政治技巧、远见卓识、认知能力和情商。依照上述标准,不妨检视一下拜登的人格特性和既往言行,判断他是否能登上好总统的大雅之堂。

虽然特朗普距离卸任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纽约时报》已早早给出了“现代史上最糟糕总统”的历史评价。作为继任者,拜登肩负“拨乱反正”的职责,要清理特朗普留下的内政外交烂摊子。接下来的问题是,拜登会如人们所愿成为一位好总统吗?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特朗普执政期间,新手上阵、派系分立、你争我斗,混乱乃是常态。从目前确定的内阁人选来看,拜登应该是吸取了教训,采取了以稳为主的策略,注重专长和经验,像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财政部长耶伦等都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效力,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可以辅佐自己掌控大局。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大选计票的初期,拜登在多个摇摆州处于下风时没有慌乱,及时放出“保持信心”的推文,坚信稍后统计的邮寄选票会帮助自己后来居上。

就高瞻远瞩而言,拜登的优点是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因一时的潮流而动摇。在此次竞选中,拜登坚定不移地走温和路线。以最受美国人关注的医保问题为例,大多数民主党参选人为了拉拢选民,都明确支持或赞同“全民医保”(Medicare for All)方案,但拜登在这一问题上与激进派保持了距离,主张修缮奥巴马医保法案,而不是另起炉灶。

作为资深政客,拜登在国会耕耘多年,又担任过八年的副总统,建立了广泛的社交圈子和深厚的人脉关系,也练就了纵横捭阖的政治能力,这一点无疑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