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当然是美国科技制度和执行机制。这一点毋庸置疑,弄清这一点,务必不要将美国的科技和美国的政治牵扯到一块。科技是属于全人类的,尽管有时受到美国当局封锁;而政治是属于利益集团的。
不过,美国宇航局不负责对SpaceX的成本补偿,也没有支付额外的费用以确保利润。根据货运合同,美国宇航局仅向SpaceX支付预先确定的金额,以达到特定的研发目标。
于是,他决定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SpaceX。几年时间内,SpaceX将发射火箭的成本,削减至原本的十分之一,还能赚一笔。马斯克采用了第一原理思维,将原先复杂的情况化解为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巧妙地绕过了航空工业非常棘手的高价问题,创造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问题来了,一家民营企业何以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
马斯克的前妻曾对他有过公允的评价:对所做的事情痴迷,是他成功的唯一理由。他做支付公司成功了,做黄页成功了,后来又以一己之力做新能源汽车和商业航天领域,并同时在这两个领域大获成功,他是全球第一人。
美国建国200多年,一直秉承科技领先的国家战略,其科研环境和配套设施,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民营企业SpaceX一夜之间把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一点也不奇怪。
SpaceX近年来积极发展其“星链”(Starlink)计划,目标是构建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公司计划在今年发射约1600颗卫星,以率先为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用户提供服务。“星链”计划远期目标是4万2000颗卫星运营,有望成为实现6G的基础设施。这其中的军事价值,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的空间。
SpaceX的成功离不开美国宇航局出钱又出力。资金直接投入,发射台便宜使用,给货运项目赚钱,还给技术支持;企业出现技术故障,美国宇航局就派专家指导。国家力量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就是如此高度合作。
美国的科技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全世界最为先进、最为得力的。在美国,民营企业早就进入国家核心产业布局,于是诞生了六大军工巨头,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名副其实的行业“第一巨头”;波音公司(Boeing)——航空领域的集大成者;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掌握最先进的雷达和导弹技术;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超级航母的唯一承建者;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陆海装备不容小觑;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多元发展进军高科技。
SpaceX此次整个太空之旅为商业化操作。美国商业载人航天计划采用官方发包、发射商承包的商业模式,将为美国宇航局节省200亿至300亿美元(280亿至420亿新元)。早在前总统小布什时代,美国政府出台“星座计划”(Project Constellation),其重要内容是美国宇航局为未来的太空计划,开启了理念和政策上的彻底创新——商业化,即不再自行建造新的航天飞机,而是将运送宇航员及货物的任务交给私人企业,推动了一场民营企业的太空竞赛。
这是一次全球首次商业载人航天飞行。美东时间5月30日下午3时22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和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成功发射,所搭载的两名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赫尔利(Doug Hurley)和本肯(Bob Behnken)飞行近20个小时后,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在遭遇如此失败的冲击之下,马斯克仍然淡定如初,载人飞船继续发射,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心理克制能力。此前所有的失败,不过是SpaceX大获成功的序曲。
再来就是马斯克显示的企业家精神。他立志发射火箭,经历了三次失败,遭到舆情的嘲讽,说他的“火箭计划”就是用来骗投资人的。2008年濒临破产边缘的马斯克凑齐了火箭发射的资金,作最后的拼死一搏,终于把火箭送上天,迎来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其次是马斯克的科技理念。马斯克是一个偏执的科技狂。在他眼中,商业只是手段,造就强大的科技力量才是目的。在他心目中,技术永远高于商业,排在第一位。技术是梦想,商业天赋是他实现技术梦想的工具。而马斯克的科技理念又建立在“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之上。他说过:“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就必须依赖物理学的方法。”他将如今取得的颠覆式创新成就,主要归结于对第一原理的运用。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载人龙飞船发射前一天,SpaceX用于向月球、火星和更远的地方执行深空任务的星舰(Starship)研发遭遇失败。一台经历多次静态点火的原型机SN4,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爆炸。这是SpaceX六个多月来在测试中被毁的第四枚原型机。
2014年,SpaceX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极力游说,试图挤掉当时所有竞争对手,独占美国宇航局资金支持,独自扛起私营载人航天大旗。庆幸的是,在时任美国宇航局副主管格斯滕迈尔(William Gerstenmaier)的支持下,SpaceX最终击败了波音“吃独食”的阴谋,从美国宇航局手中拿到订单。如今,格斯滕迈尔已加盟SpaceX,负责飞船的任务安全。
马斯克善于从事物的最本源出发考虑问题。经过探究,他发现火箭的最基本原料是航空级铝合金,再加上一些钛、铜和碳纤维。然后他问自己,这些材料在市场上值多少钱?结果是,这些火箭原材料的成本,大约是火箭价格的2%。他认为,与其花几千万美元购买一枚已经造好的火箭,不如自己购买便宜的原材料,自力更生造一枚火箭。
在此次发射过程中,一个细节也体现了SpaceX的主子马斯克(Elon Musk)的商业精明。两名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前往发射台的交通工具,是马斯克旗下另一家公司特斯拉(Tesla)提供的新能源车Model X,足见马斯克商业匠心细密,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能为特斯拉打广告的机会。特斯拉白色的新能源车Model X在全球观众的注目下款款而行,驶向SpaceX发射场。而2018年SpaceX首次发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马斯克还把特斯拉旗下的电动跑车Roadster植入其中,让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进入太空的车辆。
SpaceX的成功离不开美国宇航局出钱又出力。资金直接投入,发射台便宜使用,给货运项目赚钱,还给技术支持;企业出现技术故障,美国宇航局就派专家指导。国家力量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就是如此高度合作。
(作者是中国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如今又诞生第七大军工巨头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