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以来的一系列事件,已经使得中国人在推进核心科技自主化方面加快速度。美国的举措很可能非但不能遏制中国科技势力在全球崛起,而且会加速这一进程。一心和平崛起的中国,可能真的在美国零和思维、对抗思维、冷战思维的倒逼下,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5月16日,中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坚决捍卫本国企业的合法权利,美国必须停止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不合理打压”。5月17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发声力挺华为。而据《环球时报》援引消息人士说,如果美方最终实施上述计划,中方将予以强力反击,维护自身合法正当权益。

“修昔底德陷阱”自提出以来广受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是伪概念,将之套用到中美关系头上,并将中国与雅典类比、美国与斯巴达类比更是谬误;而所谓的“不相容”和“安全困境”,是“虚幻的”与“想象的”。

过去美国多是以贸易公平、知识产权等为由,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此前对华为的限制举措,也多拿伊朗作为挡箭牌。此次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在给出理由时又含糊其辞,也难怪中国众多方面将之视为“竞争”升级为“对抗”。

(作者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关联方加入该局的实体名单,要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厂商,在将采用了美国技术或设计的半导体芯片出口给华为时,必须先得到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证。这意味着,美国将有能力禁止世界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TSMC),向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供货。

5月18日,华为发表声明,强烈反对美国商务部仅针对华为的直接产品规则修改。对于该举措,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表示:“这将防止美国技术被外国实体以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方式加以使用……特朗普总统已指示商务部在其对国家安全活动的保护中保持警惕。” 

美国的举措在中国民间也引起广泛关注,新媒体上充斥着对该事件的讨论与分析,“国难”当头的危机感,众志成城的民族心,充满网络世界。

在政治-安全领域,以“修昔底德陷阱”来描述中美关系确实值得商榷,但用来描述当前的中美“科技战”,似乎颇有可取之处。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曾对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原因作出解释,“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将之提炼为“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不过,美国的做法很可能导致“预期的自我实现”,中国历史上不乏受外界制裁而自力更生,取得成绩突破的故事。

5月16日,华为内部员工社区平台心声社区,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题为“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章,并配上一张二战中千疮百孔的伊尔2飞机照片。伊尔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中战绩卓越,它及其所代表的不屈精神闻名世界。中美贸易战暴发以来,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及这款飞机以激励士气。 

中美贸易战暴发以来,美国多次出手,对包括华为技术公司在内的众多中国高科技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在今年1月中旬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之后,这一现象有所缓解。然而近期在全球聚焦冠病疫情之时,美国老调重弹,再次升级对华为的出口限制。

我们似乎可以说,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势力的增长,和由此引起的美国的恐惧。中国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便认为,美国加大对华为的限制,是因为华为的技术创新能力比美国的企业强。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18日消息,台积电已经停止接受华为技术的新订单。中国全国上下普遍将美国此举,视为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是将中美战略竞争再次升级的行为。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引发中国官方及民间强烈反弹。此前,在4月2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就将美国对华为的一系列限制举措,称之为“科技霸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