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西方国家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符合其比较优势,开始外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西方国家逐渐升级到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那些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转移到与自己国家较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语道出了富裕的秘密在于工业化。西方的工业化途径是通过侵略落后的国家,占有他们的土地,矿产和劳动力,使发展中国家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并把发展中国家变成他们的市场。
西方国家通过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把高附加值的设计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把零部件的生产分包到发展中国家,将生产零部件污染较重的采矿,金属提炼,注模等工序多在发展中国家完成。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较高的环境成本来实现的。但这终究是和平的方式,与西方工业化靠战争侵略和掠夺完全不同。亚洲的模式更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因为初期承接的都是比较低端的制造业,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甚至比较危险。当时形容中国低端的经济有“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的说法。一亿条牛仔裤的印染要比组装飞机劳动量大得多,污染也重得多。
比如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通过承接美国和日本的低端产业转移,实现了自己初步的工业化。而中国通过接受晚清时洋务运动留下的工业,没收西方国家在晚清租界里留下的工业,以及接受前苏联的援助,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
亚洲模式是以四小龙和中国为代表的发展经验总结。这一模式,在越南也得到了采用,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一模式对非洲、中东和拉美国家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初步工业化完成,使这些国家逐渐富裕。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要使自己的产品更有技术竞争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于是这些国家通过培养更高级的人才,通过学习和自己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逐步迈入更高端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进一步的经济发展。
西方国家没有帮助自己的殖民地国家发展出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些只发展单一的产业,使殖民地国家未能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美苏出于战略对抗的需要,向亚洲国家转移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以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为通过初步工业化的完成实现了经济起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为亚洲发展模式奏响了序曲。随后中国的发展则是四小龙模式的扩大版,将亚洲发展模式带入到副歌的高潮。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