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像中国等国家的农村宅基地、房屋等闲置空间特别多,将这些资源拿出来以合适的价格租售给城市老人,让他们结队回乡养老,既推动人口的“逆向流动”,更可为农村带去新的文化生活基因。
应当说,老年人选择自助养老的主观动机与客观原因多种多样,如有的老人身边没有子嗣或亲人,有的老人的儿女在远方工作但老人又不想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秩序,而且有不少老人并不习惯与儿女们一起生活,还有的老人就是为了找回昔日的同窗之情以及往日的战友之情等等。
对于城乡家庭而言,自助养老更能彰显相当精准的经济价值。再以中国为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7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只有一个子女,而且50年代出生的人都已经进入老年,60年代出生的人即将进入老年,由此形成了“421”(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甚至“821”的家庭结构,其中作为子女的夫妻甚至日后长大的孩子所承受的养老压力格外沉重,财力是否能够支撑且不说,时间与精力上更是很难安排,自然就难以保证对老人们的照顾周全。
不仅如此,由于观念约束,很多青年人和壮年人都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养老服务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不少养老服务机构还处于亏损状态,财务能力的不可持续也构成了养老机构扩容的重大瓶颈。
自助养老也称为互助养老或抱团养老,是相对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大正式养老模式的一种非典型养老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几个老人或者一群老人自动聚集或有组织地居住在一起,通过互助和互惠自我解决生活与精神需求的养老方式。因此,从组织形式来说,自助养老就有自组织与他组织两种,且后者主要是由政府、社团或者民间机构倡导、发动和组织而成。
一方面,公共财政可以与民间资本联合起来为自助养老创建必要的基础硬件设施,同时,鉴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且易于生病的普遍状况,完全有必要在自助养老集中区嵌入配套的医疗服务,构建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志愿者服务进入自助养老体系,支持保险机构开发互助养老保险品种。更为重要的是,为防止自助养老运转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引导自助养老良序与持续发展,有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9.6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约为12.8%。而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31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上升到21.5%,其中像日本的占比会突破27%,意大利等国将突破23%。
如此严峻态势在使得养老供给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倒逼着老年人口必须对自己如何养老做出审慎思考。笔者也由此觉得,自助养老倒可以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较明智选择。
以此观察,我们认为,有些国家与地区推行的“时间银行”养老(健康、低龄的老年人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龄人口提供服务,服务时长存入“银行”,等到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再“取出”,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养老服务)并不属于自助养老,因为这种养老方式并没有体现出互助与互惠的特征,而且未来服务的“取出”必须建立在非常充分的信用基础之上,但中国社会并不具备这样的土壤,因此“时间养老”能否存续下去自然就值得考量。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若是能自我组织起来,或者社会力量为老年人进行自助养老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完全可以让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可以实现对老年闲置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如老年人以自助养老为平台对外开展有偿商业服务,并用盈利反哺本组织的养老投入,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弥补社会养老短板的效果。
但无论是哪种自助养老,区别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核心特征就是互助与互惠,或者叫做群体自治与自理,不存在第三方服务主体的介入(其他组织自助养老中的政府与社会机构,仅提供平面或立体居住空间)或者第三者服务品的供给。
互助养老可缓解公共资源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互助养老无疑可以有效缓解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拿中国来说,目前中国国内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床位约为750万张,整体床位缺口超出200万张,按照“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至明年养老床位数量要达到800万张以上,以2.5亿老年人口计算,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最多只有32张,相对于需求来说依然存在百万张以上的缺口。
这些携带缘分因素的自助养老主要是以自组织方式出现,而他组织的自助养老可能就不存在情感逻辑基础,由此也决定了自助养老有大小规模之分。但无论是情感型自助养老还是非情感型自助养老,不管是成规模的自助养老还是小团体的自助养老,作为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制度规范与行为指引,其中包括组织核心骨干成员、老人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问题都会做出相对清晰的规定。
客观上判断,自助养老虽然为不少老年人所喜爱,但并不是可以适合所有的老年群体。按照年龄可以将养老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60岁至70岁的余热养老期,70岁至80岁的主动养老期,80岁以上的被动养老期。因为互助养老的宗旨是健康时彼此提供帮助,需要时免费享受服务,处于被动养老期的老年人总体上只能得到享受服务的权利,但不能履行帮助对方的义务,因此这部分老年群体的养老只能适合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对此,老年人如果能够通过自助养老而实现自理与互助,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财务与精神负担,还能让子女安全与全心投入工作,确保家庭生活质量不因养老问题而下降,同时彰显老年人的自我实现价值。还须特别强调的是,虽然自助养老带有自发、自愿与互助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
从空间范围看,自助养老既适合城市老年人口,也更适合农村老年人群,同时城乡之间还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与要素联动。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自助养老不仅表现为三五成群到一个或几个地方去建造、购置或租借一处房屋,有条件的老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住房拿出来与其他老年人有偿共享。对于农村老年人群来说,因为收入相对有限,自助养老的最直接好处就是节省不少的生活成本。
目前来看,更多的自助养老是建立在血缘和亲缘关系基础之上,如兄弟姐妹之间、亲戚之间和同族之间,也有部分自助养老因地缘关系而形成,如老乡之间、邻里之间,同时以友缘、学缘以及业缘为纽带的自助养老也具代表性,集中表现在同学之间、战友之间、知青之间以及工友之间较为普遍,当然还有少量老人因趣缘关系而走到了一起。
(作者是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从行为科学与社会学上来说,人类本身就具有群体生活需求的本质特征,而且“人”字表达出的就是相互支撑之意,因此,自助养老实际就是“人”本意义的自然回归。
按照世卫组织的统计报告,全球总体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其中女性寿命可达74.2岁。依据目前多数国家通行的60岁退休制计算,许多人在退休后一般约有10多年甚至更长的养老期,而且不少老人到了古稀之年身体素质依然很好,让老人们通过自助养老的方式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漫长人生阅历以及生活乐趣,甚至一起说笑、一起唱歌跳舞,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一起出游,大家在集体生活中互相体恤与扶持,感受到的不仅是老有所养,更能充分体验到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