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第14届全国大选的提名程序已经完成,候选人名单正式出炉,战幔掀起,5月9日是投票日决战。本届选举提名,除了国阵和希望联盟两大阵营,阵容最大的是伊斯兰党,总共竞选156个国会议席,是该党历届大选以来竞选国席最多的一次,也使得三角战或多角战比往年多。根据选委会所公布的数据,国会选区出现149个三角战、32个四角战、七个五角战,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国会选区出现三角战或多角战。州议席的竞争也类似,单单三角战就多达331个。票源分散的结果,选举成绩的变数相应提高。

本次提名过程,多名候选人因疏忽被取消提名资格,几乎都是来自希盟。媒体突出这些糊涂候选人;一些网友甚至以“Reformasi, lupa IC”(马来话,意即“鼓吹改革,却忘了带国民身份证”)嘲讽,希盟在声势上一开始就打了一些折扣。

本届参选的政党总计超过50个,除了国阵、希盟、伊党,小党涌现,其中一个亮点是沙巴人民复兴党。这是沙菲益阿达离开巫统后所领导的政党,鼓吹改变,打倒国阵,捍卫沙巴人的权益和尊严;其斗争目标及族群因素,有一定的共鸣度,预期会在本届大选在沙州冲击国阵。

资深时事评论员

作者是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秘书长

当中最具争议性的案例,是针对欲蝉联吉隆坡峇都区国会议席的蔡添强。选举官以蔡添强曾被判罚款2000令吉为由,而取消他的提名资格。依据法令规定,只有被判罚款超过2000令吉,或被判坐牢超过一年者,才会丧失资格。就蔡添强的情况,过去高庭法官和国会议长都裁定他的罚款没有超过2000令吉,因此保留议员资格。这一回选举官的决定似乎没有依据法令,也没有遵循法庭和国会议长的前例,值得商榷。

不论政党的宣传多么浩大动人,最终还是以成绩论英雄。大选结果将检验伊党脱离在野联盟后的真正实力,尤其能否继续保住吉兰丹执政权、能否维持或拓展解散前的国会议席数量。一般认为,伊党派出庞大阵容参选,搅局意味浓厚,直接间接地图利国阵。伊党也有奇想,即在多数选区形成三角或多角战,即使所赢得的议席不多,但基于关键少数的地位,期待成为牵制国阵或希盟的造王者。

巫统、民主行动党及马华公会也面对候选人出现异议的情况。不论党领袖或支持者,都以“大局为重”压下各种矛盾。所谓的“大局”就是准备选战,赢得议席。当然,“大局为重”背后也显示候选人的决定权过度集中在党主席或秘书长身上,尚缺乏一套相对具有公信力的遴选机制,比如进行党内初选或民调。

马哈迪和慕尤丁所领导的土著团结党正式受到考验,若是该党斩获的议席不多,恐怕会重复早年四六精神党的命运,短期内落幕。从伊党分裂出来的国家诚信党也是如履薄冰。

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谈政治、到群众大会听演讲、从网络媒体跟进选情。激情也要有理性的伴随,否则有的人会因政治立场或所支持的政党不同而闹翻。雪兰莪莎亚南一座公寓的居民协会特别挂了一幅布条,印上天平(国阵)、蓝眼(希盟)以及月亮(伊斯兰党),写着“促请居民勿因政见不同而失和”。这是很好的提醒。

这一回候选人名单的拟定,让公正党党内派系斗争不经意地浮出台面。原任雪兰莪州务大臣阿兹敏派与党主席旺阿兹莎与拉非兹派就候选人名单出现分歧,最初名单刷掉了阿兹敏所推荐的党副主席蔡添强、原任槟州议会议长刘子建、马六甲林秀凌、万挠颜贝倪等八人。经过磋商,蔡添强和林秀凌重新纳入名单,其他六人割爱。蔡添强出师不利,恐怕会影响他日后在党内的地位。

本届大选的焦点是“马来海啸”及“马来西亚会不会变天”,两者有紧密的关联。根据马来西亚默迪卡中心在今年4月间所做的民调,马来社会的投票取向有所变动,巫统的马来票有下降的趋势,但其下降的幅度还不至于使国阵失去政权。希盟必须争取到西马至少32%的马来票,才有望改朝换代,入主布城。

由于议席有限,僧多粥少,朝野各政党在选派候选人方面经常面对考验,包括面对舆论的质疑甚至批评。候选人的遴选往往涉及党内派系的角力,但也有选战策略的考量、提拔新人等因素,问题在于有关的决定能否服众,特别是选区的选民。另外,据媒体报道,人民公正党为了防止该党候选人中选后跳槽,规定候选人必须签署“不跳槽宣誓书”,若有违反则必须赔偿1000万令吉的巨额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