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每个学期学生都须要针对我们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所提供的一些评语中,我们就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每次接到这些评估报告,对于其中表扬的语言,虽然觉得欣慰,但通常不会细看;反而是一些批评和建议,我都会仔细阅读思考。原因很简单,人家说你做得好的,继续做就对了;说你做得不好的,才是改进的动力。
其实,除了在客工这一块有明显的疏失之外,我倒不觉得政府当初所采取的防疫策略必然就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新型的疾病,连专家都意见不一,政府自然得综合各种不全面的信息之后做取舍。我们似乎不应该以后见之明指责政府当初的判断;何况到目前为止,情况也没有失控。这显示政府的某些措施还是奏效的。
最近因为冠病疫情的关系,人们把世界各地政府的能力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新加坡政府一开始的应对策略,普遍获得来自国内外的赞赏,有的说我们很厉害,有的说我们是“黄金标准”,有的说我们是武当派,有的说我们从建国以来就已经准备好,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们这样居安思危。
我比较在乎的,却是一些支持政府的人对批评者的敌视态度,似乎在危难之际发出批评或质疑的声音,就是麻烦制造者,或者是要“唱衰”新加坡。
一两个月后,情况急转直下,新加坡现在已经是亚洲确诊病例最高的国家之一,随之而来的批评声浪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又有人说,这个时候不应该做无谓的指责,不要在全民抗疫的时候忙着批评,散播负能量。
在初期并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尤其是当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症状感染和传染的情况确实存在的时候,政府还一再强调没病无须戴口罩,也鼓励人们照常生活和消费。在一片赞美声中,这些声音不是被淹没,就是被主流舆论理解为键盘侠或闭门造车的批评者的酸言酸语,缺乏理性,不值一提。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8点钟一到,住家周围响起了歌声和尖叫声。在从每扇窗户透出来的点点亮光中,我深切感受到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决心;但我也深切希望,“新心相连”不等于众口一词。在我看来,唯有当我们的社会能达致共识,采取开放的态度接纳反对、批评、质疑甚至挖苦的声音,这样的“新心相连”才有意义。
在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文化理想中,敢于进谏,对主政者说一些不中听的话的才是君子。反之,一味迎合权贵,阿谀奉承的是小人。今天我们所处的时空不同,自然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为表扬政府的人贴上道德标签,因为这当中有许多肯定是真心认同政府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该随意质疑批评者的人格。
当然,不是每一条批评都是合理的。对于这一点,我们这些经常要让学生和同事评估的大学教书匠最清楚不过。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各种声音并存,混乱吵杂有时在所难免。面对批评和质疑,如果能够抱持“无则加勉”的心态最好,即便须要反驳和辩护,也不应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对方进行道德审判,或者嘲笑对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