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加观察可以发现,为了让有盖走道更好地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很多有盖走道都是和地铁站、巴士站、行人天桥、购物中心、组屋底层及其他建筑的外廊衔接在一起。
新加坡在设计建造有盖走道时,除了考虑它的实用性,也会尽量避免外观单一化。有的看上去比较“高大上”,有的相对简易些。尤其是这个“盖”的形状有很多种,有平、斜、尖、拱顶等,而且在材质和色彩运用方面也是丰富多样,如具有华族特色的、带小尖顶的“琉璃瓦”样式的顶盖。于是乎,这个原本只是用来遮阳挡雨的有盖走道,成了新加坡一道别具热带特色的城市风景线。
前些年,我所居住的这栋组屋楼下又新建了一条有盖走道,长度虽然不足30米,但把组屋和地铁东西线的高架轨道连接起来,因为这一段地铁高架轨道可以遮雨,形同有盖走道。这样一来,那些行人特别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遇到雨天,根本不必携带雨具,就可以来往于自己家和淡滨尼地铁站、购物中心、巴士转换站等。这一路上只须沿着连接巴士站的有盖走道,越过人行天桥,然后借助与组屋相连接的有盖走道,在组屋楼下一路穿行,四通八达,直接走进回家的电梯。走这么长的距离,居然可以淋不到一点雨,厉害吧?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光照强烈,长年如夏,且降雨频繁,所以有盖走道所带来的益处和便利是不言而喻的。对行人来说,只要走在有盖走道下,就无惧烈日和降雨了。
如果你只是一个来新加坡玩几天的游客,或者是一个过境新加坡的旅客,你可能不会对遍布全岛、造型各异的有盖走道留下比较深刻印象。但如果你在新加坡待的时间稍微长些,一定会感叹:有它真好啊!
对新加坡而言,虽然有盖走道不是那种显山露水、夺人眼球的城市地标,但从侧面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因为建设有盖走道也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盖走道几乎已经成为这个城市国家的“基础设施”。
据说新加坡的有盖走道建设,现在又有了新的目标和规划。也许若干年后,随着总里数不断增加,多如毛细血管般的有盖走道和政府组屋一样,很有可能成为一张新的“国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