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去年就提到,政府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来减缓新加坡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情况。为了达到目标,政府将于现在到2022年,将1.7亿元的资金投入幼教领域。新加坡的教育秉持着“保底不封顶”的理念,不为学生的成就设顶限,扶持底层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好好学习,发挥所长。
微观系统指的是与儿童有最直接联系的环境因素。这就包括了儿童的家庭、就读的园所等。儿童与微观系统内成员的关系往往是最密切的,换言之,他们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宏观系统指的是生态系统里更大的社会背景,包括国家的法律、价值观和文化。
微观系统中,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大。弱势家庭因为面临经济困难,要承担很多生活上的负担和责任,所以家庭成员没有办法很好地维持家庭平衡,导致过度混乱或过度刻板的两极结果。这将为生长在极端型家庭的儿童的发展留下不利的环境及条件。一项美国研究就显示,来自极端型家庭的儿童在学龄前至12岁期间,较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青少年更倾向于滥用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
据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Theory),儿童发展处在从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之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本身互相作用,给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影响。
弱势家庭家长大部分认为自己知识水平不足以辅导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家长就会觉得教育孩子的责任应由老师来扛。这就导致家校缺乏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张优远就指出,她在做调查时发现,一些弱势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比其他阶层的家长少,但迫于生活困难,他们不得已做出一些被视为极端化的选择。
弱势家庭儿童的起跑点比一般家庭儿童辛苦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些社区服务计划,给弱势家庭儿童一个成功的机会。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弱势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每一户人家都会有不同的艰辛和梦想,我们应该以更宽容的心去对待不同的家庭。
弱势家庭占了新加坡总人口的20%。这些家庭被视为弱势家庭,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经济能力差,也包括因经济能力差而引发的其他种种问题。
为了帮助因为家庭生活条件等原因而经常缺课的幼儿,新加坡幼儿教师协会实行了一项名为“手牵手计划”的项目。这项计划主要是通过招募义工,帮家长送幼儿去上学。幼儿教育主要业者也将学费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有需要的幼儿也有额外的津贴。其他家庭则受益于2014年推出的幼儿教育辅助计划(KidSTART)。它为弱势家庭的幼童提供医疗、学习等方面的辅助。这项计划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教育家长如何在家里或社区,与幼儿进行一些简单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